蒺字的意思和解釋

⺾部 共13畫 上下結構 U+84BA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⺾ 部

13 畫

10 畫

上下結構

1224134131134

zat6

4413.4

U+84BA

E892BA

TKOK

AUTD

蒺字概述

〔蒺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3畫

〔蒺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疾)組成。

〔蒺〕字倉頡碼是TKOK,五筆是AUTD,四角碼是4413.4

〔蒺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4B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978,UTF8:E892BA

〔蒺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蒺的意思

jí ㄐㄧˊ

基本解釋

〔~藜〕a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實亦稱“蒺藜”,有刺。種子可入藥;b。像“蒺藜”的東西,如“鐵~~”,“~~骨朵”(古代一種兵器)(“”均讀輕聲)。

詳細解釋

形聲。從艸,疾聲。本義:蒺藜。

蒺的國語辭典解釋

jí ㄐㄧˊ

詳細解釋

參見“蒺藜”條。

蒺的兩岸詞典解釋

jí ㄐㄧˊ

詳細解釋

參見【蒺藜】。

蒺字的翻譯

furze; gorse

Erd-Burzeldorn, Erdsternchen (eine Pflanze)​ (Eig, Bio)​, Tribulus terrestris (Eig, Bio)

ajonc

シツ ジチ ショク ジ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