蓍字的意思和解釋
蓍
⺾部 共13畫 上下結構 U+84CD CJK 基本漢字
蓍字概述
〔蓍〕字拚音是(shī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蓍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耆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蓍〕字倉頡碼是TJPA,五筆是AFTJ,四角碼是4460.1。
〔蓍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4C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3997,UTF8:E8938D。
〔蓍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蓍的意思
蓍 shī ㄕ
基本解釋
◎〔~草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草可入藥,莖、葉可製香料(通稱“蚰蜒草”、“鋸齒草”)。古代用其莖占卜,如“~龜”。
詳細解釋
名詞
◎蓍草 。古代常以其莖用作占卜。
蓍,蒿屬。從草,耆聲。生千歲三百莖。 《說文》蓍,百年一本生百莖。 《尚書大傳》幽讚於神明而生蓍。 《易 · 說卦傳》冽彼下泉,浸彼苞蓍。 《詩 · 曹風 · 下泉》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著龜。 《龜 · 係辭》
蓍龜(蓍草和龜甲。古時用以占卜);蓍蔡(指卜筮。蓍草與大龜,是占卜吉凶的用具);蓍簪(用蓍草莖做成的簪子);蓍艾(蓍草與艾草);蓍草(即蓍。古代用以占卜的草)
yarrow;
蓍的國語辭典解釋
蓍的兩岸詞典解釋
蓍字的翻譯
milfoil, plant used in divination
Bergschafgarbe (Achillea alpina) (S, Bio)
achillée, herbe des devins
シ めど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