蕹字的意思和解釋

wèng

⺾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+8579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⺾ 部

16 畫

13 畫

上下結構

形聲字

1224155332411121

wèng

ung3

4421.4

U+8579

E895B9

TYVG

AYXY

蕹字概述

〔蕹〕字拚音是(wèng),部首是⺾部,總筆數是16畫

〔蕹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艸雍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蕹〕字倉頡碼是TYVG,五筆是AYXY,四角碼是4421.4

〔蕹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57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169,UTF8:E895B9

〔蕹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蕹的意思

wèng ㄨㄥˋ

基本解釋

〔~菜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蔓生,中空,葉子長圓或心髒形,葉柄長,嫩莖、葉可做蔬菜。俗稱“空心菜”。

蕹的國語辭典解釋

yōng ㄩㄥ

詳細解釋

植物名。旋花科牽牛屬,一年生草本。莖柔如蔓,細長中空,嫩莖可食。葉互生,呈長卵形。葉腋開花,花冠呈漏鬥形,與牽牛花相似。通稱為“蕹菜”。

蕹的兩岸詞典解釋

yōng ㄩㄥ

詳細解釋

植物名。一年生草本,莖蔓生,中空,葉長心形,花白色或淡紫、粉紅。嫩莖葉是常見蔬菜。全草可以做藥材。俗稱“蕹菜”。也作“空心菜”。

蕹字的翻譯

Ipomoea aquatica used as a vegetable

Wasserspinat (S, Bio)

ヨウ 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