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⾌部 共8畫 半包圍結構 U+864E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⾌ 部

8 畫

2 畫

半包圍結構

象形字

21531535

hǔ,hù

fu2

2121.7

U+864E

E8998E

YPHU

HAWV06 HWV98 HAMV86

虎字概述

〔虎〕字拚音是(hǔ,hù),部首是⾌部,總筆數是8畫

〔虎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⿸虍兒)組成,造字法是象形字

〔虎〕字倉頡碼是YPHU,五筆是HAWV06 HWV98 HAMV86 ,四角碼是2121.7

〔虎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64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382,UTF8:E8998E

〔虎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虎的意思

hǔ ㄏㄨˇ

基本解釋

哺乳動物,毛黃褐色,有黑色條紋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內髒均可入藥(通稱“老虎”)~口(➊喻危險境地;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~穴(喻危險境地)。~符(古代調兵的憑證,用銅鑄成虎形,分兩半)。~狼(喻凶殘的人)。~頭蛇尾。~踞龍盤。龍騰~躍。

勇猛、威武。~將。~勢。~勁。~威。~~。~氣。

古同“”,威嚇。

古同“”,琥珀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紋為特征的虎形。本義:老虎。

2.同本義 ,亞洲產的一種大型食肉類哺乳動物( Panthera tigris ),在黃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橫紋,尾長而無簇毛,有黑圈,下體大部白色,無鬣,典型的體形比獅子略大。

,山獸之君。 《說文》闞如虓 《詩 · 大雅 · 常武》狼之心。 《史記 · 項羽本紀》苛政猛於 唐 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曹公豺也。 《資治通鑒》氣吞萬裏如 宋 · 辛棄疾《永遇樂 · 京口北固亭懷古》

虎螭(虎與龍);虎嘯(虎吼叫);虎躍(猛虎騰躍);虎殘(虎口餘生)

tiger;

3.凡傷害物類之蟲,也以虎名之 。

守宮善捕蠍蠅,故得名。 《本草綱目》

蠅虎;蠍虎

insect;

4.姓。

形容詞

1.比喻威武勇猛 。

虎虎勢勢(形容勇猛的樣子);虎豹(比喻勇猛的戰士);虎旅(指勇猛的軍隊)

brave;

2.比喻殘酷凶暴。

或問酷吏。曰:“哉!哉!角而翼者也”。 《法言》

cruel;

動詞

1.〈方〉∶臉色陡變而露出嚴厲或凶惡的表情 。

虎視鷹瞵(形容凶狠地注視著,將欲有所攫取)

suddenly turn hostile;

2.嚇唬。也作“” 。

虎虝(嚇唬;恐嚇);虎唬(威嚇);虎嚇(猶嚇唬)

intimidate;

3.另見 hù。

hù ㄏㄨˋ

詳細解釋

另見 hǔ。

虎的國語辭典解釋

hǔ ㄏㄨˇ

詳細解釋

1.動物名。哺乳類食肉目貓科。形似貓,全身黃褐色,具黑色條紋。性凶猛。獨居,善遊泳。於夜間狩獵,以鹿、羊、豬等為食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虎旗。

威武勇猛。

《詩經 · 魯頌 · 泮水》:“矯矯虎臣,在泮獻馘。”《後漢書 · 卷八四 · 烈女傳 · 董祀妻傳》:“明公廄馬萬匹,虎士成林。”

虎將、龍兄虎弟、虎父無犬子。

hū ㄏㄨ

詳細解釋

參見“馬馬虎虎”條。

虎的兩岸詞典解釋

hǔ ㄏㄨˇ

詳細解釋

1.哺乳動物名。毛黃褐色,具黑色橫紋,前額有像“”字形的斑紋。性凶猛,有時也傷人。屬保育類野生動物。通稱“老虎”。

2.比喻勇猛不平凡的人;有時也比喻凶殘狠毒的人。

藏龍臥虎、為虎作倀、虎狼之心。

3.形容像老虎一樣威武勇猛。

虎勁兒、一員虎將。

4.姓。

hū ㄏㄨ

詳細解釋

參見【馬虎】。

hù ㄏㄨˋ

詳細解釋

《方》虎不拉。指伯勞鳥。

虎字的翻譯

tiger; brave, fierce; surname

Tiger (S)​, Katze (auf der Speisekarte)​ (Ess)​, Tiger"

tigre

コ ク と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