蜮字的意思和解釋

guō

⾍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+872E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⾍ 部

14 畫

8 畫

左右結構

25121412511534

yù,guō

wik6

5315.0

U+872E

E89CAE

LIIRM

JAKG

蜮字概述

〔蜮〕字拚音是(yù,guō),部首是⾍部,總筆數是14畫

〔蜮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蟲或)組成。

〔蜮〕字倉頡碼是LIIRM,五筆是JAKG,四角碼是5315.0

〔蜮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72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606,UTF8:E89CAE

〔蜮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蜮的意思

yù ㄩˋ

基本解釋

傳說中一種在水裏暗中害人的怪物。鬼~(喻陰險的人)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形聲。從蟲,或( yù )聲。本義:鬼名。傳說中一種能含沙射人的動物。

2.同本義。

為鬼為魊。 《詩 · 小雅 · 何人斯》。傳:“短狐也”傷躬隻。 《楚辭 · 大招》

蜮勢鬼形(形容像鬼怪般凶惡嚇人的樣子);蜮祥(災變將至的征兆);蜮射(蜮含沙射人為災,使人得病)

a fabulous creature, said to be like a turtle and blow poisonous sand in man' s face;

3.一種食禾苗的害蟲。

大草不生,又無螟 《呂氏春秋》

a kind of injurious insect;

蜮的國語辭典解釋

yù ㄩˋ

詳細解釋

1.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,形狀似鱉,能含沙射人。

《抱樸子 · 內篇 · 登涉》:“又有短狐,一名蜮,一名射工,一名射影,其實水蟲也。……如聞人聲,緣口中物如角弩,以氣為矢,則因水而射人,中人身者,即發瘡,中影者亦病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寄元九》詩:“山無殺草霜,水有含沙蜮。”

2.一種食苗葉的害蟲。

《呂氏春秋 · 士容論 · 任地》:“大草不生,又無螟蜮。”漢 · 高誘 · 注:“食葉曰蜮。”

蜮的兩岸詞典解釋

yù ㄩˋ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傳說中的一種能在水中含沙射人、使人發病的怪物。多用來比喻陰險奸詐的小人。

山無殺草霜,水有含沙蜮(唐‧白居易《寄元九詩》)。

2.《書》一種食苗葉的害蟲。

大草不生,又無螟蜮(《呂氏春秋‧士容論‧任地》)。

蜮字的翻譯

a fabulous creature like a turtle; a toad

Fabeltier (S)

monstre légendaire embusqué au fond des eaux pour attaquer l'Homme

ヨク コク カク イキ ワク キャ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