蠋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ú

⾍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+880B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 通用字

⾍ 部

19 畫

13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2512142522135251214

zhú

zuk1

5612.7

U+880B

E8A08B

LIWLI

JLQJ

蠋字概述

〔蠋〕字拚音是(zhú),部首是⾍部,總筆數是19畫

〔蠋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蟲蜀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蠋〕字倉頡碼是LIWLI,五筆是JLQJ,四角碼是5612.7

〔蠋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80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827,UTF8:E8A08B

〔蠋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蠋的意思

zhú ㄓㄨˊ

基本解釋

蝴蝶、蛾等昆蟲的幼蟲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即毛蟲。蝴蝶或蛾子的伸長狀幼蟲。色青,形似蠶,大如手指。

奔蜂不能化藿,越雞不能伏鵠卵。 《莊子》。成玄英疏:“蠋者,豆中大青蟲”

蠋繡(蠋蟲蝕木而成的錯雜紋理,謂其有如刺繡,故稱)

caterpillar; larva of a butterfly or moth;

蠋的國語辭典解釋

zhú ㄓㄨˊ

詳細解釋

蛾、蝶類的幼蟲。

《詩經 · 豳風 · 東山》:“蜎蜎者蠋,烝在桑野。”漢 · 毛亨 · 傳:“蠋,桑蟲也。”

蠋的兩岸詞典解釋

zhú ㄓㄨˊ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蝴蝶、蛾等的幼蟲,身體青色,外形似蠶。

蜎蜎者蠋,烝在桑野(《詩經‧豳風‧東山》)。

蠋字的翻譯

caterpillar

Raupe (S)

larve

ショク ゾク チョク ジク あおむし けむし いもむ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