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字的意思和解釋

héng

⼻部 共16畫 左中右結構 U+8861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⼻ 部

16 畫

10 畫

左中右結構

形聲字

3323525121134112

héng

hang4

2122.1

U+8861

E8A1A1

HONKN

TQDS06 TQDS98 TQDH86

衡字概述

〔衡〕字拚音是(héng),部首是⼻部,總筆數是16畫

〔衡〕字結構是左中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⿴行𩵋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衡〕字倉頡碼是HONKN,五筆是TQDS06 TQDS98 TQDH86 ,四角碼是2122.1

〔衡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86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4913,UTF8:E8A1A1

〔衡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衡的意思

héng ㄏㄥˊ

基本解釋

秤杆,泛指秤。~器。~鏡(借指辨別是非善惡的標準)。~鑒(衡鏡)。

稱量。~鈞(借指執掌國政之權)。

反複思索做出決定,比較評定。權~。~情度理。

平,對等。平~。均~。

指北鬥星。~漢(北鬥星和銀河)。

古同“”,縱橫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形聲。從角,從大,行聲。本義:綁在牛角上的橫木。

2.同本義。一說穿於牛鼻的橫木。

秋而載嚐,夏而福 《詩 · 魯頌》。毛傳:“福衡,設牛角以福之也。”,牛觸,橫大木其角。 《說文》。徐鍇注:“謂牛好抵觸,以木闌製之也。”

crossbar;

3.車轅前端的橫木。

加之以扼。 《莊子 · 馬蹄》。釋文:“衡,轅前橫木縛軛者也。”則見其倚於也。 《論語 · 衛靈公》。皇疏:“衡,車衡,軛也。”枉玉於炎火兮。 《楚辭 · 劉向 · 九歎 · 遠逝》

衡輈(車轅與轅前橫木);衡軫(轅前橫木與車後橫木);衡蓋(車轅前端的橫木和車上的傘蓋。亦借指車)

croobar;

4.架在屋梁上或門窗上的橫木。即桁條或檁子 。

衡宇(橫木為門的房屋。指簡陋房屋);衡門(以橫木為門的簡陋房屋,借指房屋建築古樸典雅);衡梁(架屋的橫梁。比喻重任);衡蓽(橫木編蓽以為門戶)

ridgepole;

5.秤杆,秤。

不同於輕重。 《韓非子 · 揚權》

衡石(泛指稱重量的器物);衡庫(稱與倉庫);衡璣(即天平);衡鑒(衡器和鏡子);衡權(稱物之具)

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;

6.衡陽的簡稱 。

京廣線衡廣段。

the Hengyang;

7.衡山的簡稱 。此山係五嶽之一,在今湖南省中東部。

Hengshan Mountain;

8.水名。衡水的省稱。

求思望襄澨,歎息對 渚。 劉義恭《豔歌行》

the Hengshui River;

動詞

1.稱量。

,加重於其一旁,必捶。 《孟子 · 惠王上》之於輕重也。 《禮記 · 經解》。注:“衡,稱也。”為之權以稱之,則並與權而竊之。 《莊子 · 胠篋》

weigh; measure;

2.衡量;評定。

之於左右。 《淮南子 · 主述訓》

衡文(品評文章,指主持科舉考試);衡定(評定);衡校(品評考核);衡鑒(品評,鑒別)

judge; evaluate;

3.橫亙,橫貫 。

衡流(橫穿水流);衡遊(謂橫渡)

lie across;

4.違逆 。

衡命(違逆命令);衡道(違背道義)

disobey;

5.銓選 。

衡才(銓選人才);衡尺(喻銓選人才的官職);衡銓(銓衡,銓選);衡綜(謂考核銓選官吏)

select;

形容詞

1.橫行;蠻橫。通“” 。

衡行(橫行。不循正道而行);衡擊(橫行劫擊。謂搶劫。衡,通“”)

rude and unreasonable;

2.橫。與“”相對。

,橫也。 《廣雅》門之下。 《詩 · 陳風 · 衡門》。傳:“衡門,橫木為門。”外連而鬥諸侯。 賈誼《過秦論》倚一木。 明 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
衡陳(橫向排列);橫縱(縱橫);衡縮(縱橫)

traverse;

3.平正 。如;衡言(平正之言);衡虛(平正而清虛);衡儀(公平的法則)

fair;

4.同“”,梗塞、不順。

於慮。 《孟子 · 告子下》一人行於天下,武王恥之。 《孟子 · 梁惠王下》不官而至者,君子慎之。 《荀子 · 致仕》有勇力者聚徒而擊。 漢 · 賈誼《論積貯疏》流而方羊。 《左傳 · 哀公十七年》古者冠縮縫,今也縫。 《禮記 · 檀弓上》以能合從,又善連 《荀子 · 賦》非有分於縱橫之黨。 《韓非子 · 五蠹》

block;

衡的國語辭典解釋

héng ㄏㄥˊ

詳細解釋

1.置於車轅前端的橫木。

《論語 · 衛靈公》:“在輿,則見其倚於衡也。”唐 · 陸德明《經典釋文 · 卷二七 · 莊子音義中》:“衡,轅前橫木,縛軛者也。”

2.秤,量輕重的器具。

《荀子 · 禮論》:“衡誠縣矣,則不可欺以輕重。”《文選 · 張衡 · 東京賦》:“同衡律而壹軌量,齊急舒於寒燠。”三國吳 · 薛綜 · 注:“衡,稱也。軌,法。”

3.眉目之間。

《後漢書 · 卷六〇下 · 蔡邕傳》:“胡老乃揚衡含笑,援琴而歌。”《文選 · 劉孝標 · 廣絕交論》:“見一善則盱衡扼腕,遇一才則揚眉抵掌。”

4.星名。北鬥七星的第五星。因位於魁與鬥杓之間,故以為鬥的中央。

《文選 · 張衡 · 東京賦》:“攝提揮衡,徐至於射宮。”三國吳 · 薛綜 · 注:“攝提有六星,玉衡,北鬥中星,主回轉。”

5.大陸地區衡山的簡稱。為五嶽之一。

唐 · 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星分翼、軫,地接衡、廬。”

6.姓。如漢代有衡鹹。

1.量輕重。

《墨子 · 經說下》:“衡,加重於其一旁,必捶。”《文選 · 陸機 · 演連珠五〇首之二》:“物勝權而衡殆,形過鏡則照窮。”

2.斟酌、考量。

衡情度理、權衡得失。

3.違抗、拂逆。

《史記 · 卷六二 · 管晏傳》:“國有道,即順命;無道,即衡命。”《警世通言 · 卷九 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》:“豈非逆天之咎征,衡大之明鑒與!”

衡的兩岸詞典解釋

héng ㄏㄥˊ

詳細解釋

1.斟酌;比較;思量。

衡其繁簡、權衡、衡量。

2.平;不傾斜。

平衡、均衡。

3.《書》秤杆;泛指稱重量的器具。

懸衡而量。

4.《書》稱物體的重量。

衡其輕重。

5.用於地名。衡山,山名,在湖南,為五嶽中的南嶽。

6.姓。

衡字的翻譯

measure, weigh, judge, consider

abwägen, wägen , Bedeutung, Gewicht (S)​, Heng (Eig, Fam)

balance, appareil de pesage, peser, mesurer

コウ ギョウ オウ はかり はか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