裎字的意思和解釋

chéng chěng

⻂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8CE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⻂ 部

12 畫

7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452342511121

chéng,chěng

cing4

3621.4

U+88CE

E8A38E

LRHG

PUKG

裎字概述

〔裎〕字拚音是(chéng,chěng),部首是⻂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裎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衤呈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裎〕字倉頡碼是LRHG,五筆是PUKG,四角碼是3621.4

〔裎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8C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022,UTF8:E8A38E

〔裎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裎的意思

chéng ㄔㄥˊ

基本解釋

脫衣露體。

古代係玉佩的帶子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裸體,沒有穿衣服或脫去衣服的情狀。

,但也。從衣,呈聲。 《說文》,袒也。 《廣雅》,裸也。 《後漢書 · 馬融傳》注雖袒裼裸於我側。 《孟子》秦人捐甲徒以趨敵,左挈人頭,右挾生虜。 《戰國策》

nude;

2.係玉佩的帶子。

佩紟謂之 《方言》。郭璞注:“所以係玉佩帶也。”

ribbon;

3.另見 chěng。

chěng ㄔㄥˇ

基本解釋

古代一種對襟單衣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古代的一種對襟單衣。

jacket;

2.另見 chéng。

裎的國語辭典解釋

chéng ㄔㄥˊ

詳細解釋

光著身子不穿衣服。

《集韻 · 平聲 · 清韻》:“裎,倮也。”《孟子 · 公孫醜上》:“爾為爾,我為我,雖袒裼裸裎於我側,爾焉能浼我哉。”

佩帶。

清 · 王念孫《廣雅疏證 · 卷七下 · 釋器》:“佩𫄛謂之裎。”疏證:“古者佩玉有綬,以上係於衡,衡上複有綬,以係於革帶。”

裎的兩岸詞典解釋

chéng ㄔㄥˊ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袒露;裸露身體。

裸裎。

chéng ㄔㄥˊ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古代一種對襟單衣。

裎字的翻譯

to take off the clothes and expose the body; to carry in the girdle

enlever ses vêtements, être nu, se dévêtir, se déshabiller, nu

テイ チョウ ジョウ はだ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