褭字的意思和解釋

niǎo

⾐部 共16畫 上中下結構 U+892D CJK 基本漢字

⾐ 部

16 畫

10 畫

上中下結構

4112112544443534

niǎo

niu5

0073.2

U+892D

E8A4AD

YSFV

YCOE06 YCOE98 YCEU86

𬡇

褭字概述

〔褭〕字拚音是(niǎo),部首是⾐部,總筆數是16畫

〔褭〕字結構是上中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⿴衣馬)組成。

〔褭〕字倉頡碼是YSFV,五筆是YCOE06 YCOE98 YCEU86 ,四角碼是0073.2

〔褭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92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117,UTF8:E8A4AD

褭的意思

niǎo ㄋㄧㄠˇ

基本解釋

用絲帶係馬。

古同“”。

褭的國語辭典解釋

niǎo ㄋㄧㄠˇ

詳細解釋

1.以繩索控馬。

《說文解字 · 衣部》:“褭,以組帶馬也。”

2.繚繞。

唐 · 羅鄴《鶯》詩:“何事離人不堪聽,灞橋斜日褭垂楊。”

3.搖曳、搖擺。

宋 · 陳深《西江月 · 龍沫流芳旎旎》詞:“銀葉初溫火緩,金猊靜褭煙微。”

4.吹拂。

清 · 譚獻《桂枝香 · 瑤流自碧》詞:“簾波澹處留人景,褭西風數聲長笛。”

柔軟美好。

唐 · 元稹《春餘遣興》詩:“簾開斜照入,樹褭遊絲上。”

褭的兩岸詞典解釋

niǎo ㄋㄧㄠˇ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以繩索控馬。

niǎo ㄋㄧㄠˇ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繚繞。

何事離人不堪聽,灞橋斜日褭垂楊(唐 · 羅鄴《鶯詩》)。

2.《書》搖擺;搖曳。

銀葉初溫火緩,金猊靜褭煙微(宋 · 陳深《西江月 · 龍沫流芳旎旎》詞)。

3.《書》(姿態)輕柔優美。∥通“”。

簾開斜照入,樹褭遊絲上(唐 · 元稹《春餘遣興詩》)。

4.《書》吹拂。

簾波澹處留人景,褭西風數聲長笛(清 · 譚獻《桂枝香 · 瑤流自碧》詞)。

褭字的翻譯

cordon

ジョウ ニョウ たおや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