襜字的意思和解釋
襜
⻂部 共18畫 左右結構 U+895C CJK 基本漢字
襜字概述
〔襜〕字拚音是(chān,chàn,dān),部首是⻂部,總筆數是18畫。
〔襜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衤詹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襜〕字倉頡碼是LNCR,五筆是PUQY,四角碼是3726.1。
〔襜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95C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164,UTF8:E8A59C。
〔襜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襜的意思
襜 chān ㄔㄢ
基本解釋
◎〔~褕〕古代一種短的便衣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係在身前的圍裙。即蔽膝。
襜,衣蔽前也。從衣,詹聲。不盈一襜。 《詩 · 小雅 · 采綠》
襜衣(遮至膝前的短衣。即圍裙);襜裙(遼金時婦女所束的一種裙子)
apron;
2.車帷,古時馬車四周的布簾。
不出襜幄,而知天下者,以有賢左右也。 《新序 · 雜事五》敕行部去襜帷,使百姓見其容服。 《後漢書 · 蔡茂傳》附郭賀
襜車(以帷幕作障的圜子);襜帷(車帷,借指車)
carriage curtains;
形容詞
◎衣服整齊,飄動有致的樣子 。
襜如(衣服整齊,飄動有致的樣子)
neat;
襜的國語辭典解釋
襜 chān ㄔㄢ
詳細解釋
名
1.工作時圍在身前的衣物。即蔽膝。
《詩經 · 小雅 · 采綠》:“終朝采藍,不盈一襜。”漢 · 毛亨 · 傳:“衣蔽前謂之襜。”
2.車上的帷幕。
《後漢書 · 卷一一 · 劉盆子傳》:“乘軒車大馬,赤屏泥,絳襜絡。”宋 · 辛棄疾《鷓鴣天 · 壯歲旌旗擁萬夫》詞:“壯歲旌旗擁萬夫,錦襜突騎渡江初。”
形
◎整齊。
《論語 · 鄉黨》:“衣前後,襜如也。”
襜的兩岸詞典解釋
襜 chān ㄔㄢ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工作時圍在身前的衣物。
終朝采藍,不盈一襜(《詩經‧小雅‧采綠》)。
2.《書》車上的帷幔。
乘軒車大馬,赤屏泥,絳襜絡(《後漢書‧卷十一‧劉玄劉盆子列傳‧劉盆子》)。
襜字的翻譯
flutter; shaking or vibrating
tablier, gilet
セン タ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