觚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⾓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9DA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⾓ 部

12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353511233544

gu1

2223.0

U+89DA

E8A79A

NBHVO

QEHY06 QERY98 QERY86

觚字概述

〔觚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⾓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觚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角瓜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觚〕字倉頡碼是NBHVO,五筆是QEHY06 QERY98 QERY86 ,四角碼是2223.0

〔觚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9D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290,UTF8:E8A79A

〔觚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觚的意思

gū ㄍㄨ

基本解釋

古代酒器,青銅製,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,喇叭形口,細腰,高圈足。

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。操~。

棱角:“甘泉泰畤紫壇,八~宣通象八方”。

劍柄:“操其~,招其末”。

古同“”,獨立不群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形聲。從角,瓜聲。本義:中國古代盛行於商代和西周的一種酒器,用青銅製成,口作喇叭形,細腰,高足,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條棱角,容量3升,一說是2升。

2.同本義。

,鄉飲酒之爵也。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 《說文》 《儀禮 · 特牲禮記》。注:“爵一升,觚二升,觶三升,角四升,散五升。”執觴杯豆而不醉。 《大戴禮記 · 曾子事父母》坐取洗。 《儀禮 · 燕禮》子曰:“哉!哉!” 《論語 · 雍也》左邊幾上文王鼎箸香盒,右邊幾上汝窯美人 《紅樓夢》

觚不觚(觚不成其為觚。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);千盅百觚;美人觚(飾有美人圖案的飲酒器)

beaker; goblet;

3.古代一種寫字用的木板。

或操以率爾,或含毫而邈然。 晉 · 陸機《文賦》

操觚(意即拿木簡寫文章);觚牘(竹簡木劄。古代用以寫字,也指書信);觚簡(古代書寫用的木簡。借指書籍)

wooden writing-tablet;

4.有棱角的器物假借為“”。方梁[regular beam]。

而為圜。 《史記 · 酷吏傳》。索隱:“觚八棱有隅者。”漢書注:“方也。”

angular object;

5.棱角 。

觚壇(有棱角的祭壇);觚棱(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殿堂屋角。借指宮闕、京城);觚陛(棱角整齊的台階。借指壇場)

corner;

6.法。

自削以 《太玄 · 大》。注:“法也。”

繩之以觚(猶繩之以法)

law;

7.劍柄。

操其,招其末,則庸人能以製勝。 《淮南子 · 主術》

操其觚(抓住劍柄);劍觚(劍柄)

sword handle;

觚的國語辭典解釋

gū ㄍㄨ

詳細解釋

1.古代盛酒的器具,具有八個棱角。

《說文解字 · 角部》:“觚,鄉飲酒之爵也。”《文選 · 劉伶 · 酒德頌》:“止則操卮執觚。”

2.棱角。

《漢書 · 卷二五 · 郊祀誌下》:“甘泉泰畤紫壇,八觚宣通象八法。”《新唐書 · 卷八〇 · 太宗諸子傳 · 曹王明傳》:“皋嚐自創意為欹器,以髤木上出五觚,下銳圓,為盂形。”

3.古代書寫的木簡。

《文選 · 陸機 · 文賦》:“或操觚以率爾,或含毫而邈然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觚,木之方者,古人用之以書,猶今之簡也。”唐 · 劉禹錫《劉氏集略說》:“居江湖間,喜與屬詞者遊,謬以為可教,視長者所行止,必操觚從之。”

觚的兩岸詞典解釋

gū ㄍㄨ

詳細解釋

1.古代青銅製酒器。長身細腰,口部和底部呈喇叭形,腹和圈足上有棱。

2.古代用於書寫的木簡,有棱。

或操觚以率爾(《文選‧陸機‧文賦》)。

觚字的翻譯

jug, winecup, goblet; square

vase, angle

コ ク さかず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