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⾔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+8A9E CJK 基本漢字

⾔ 部

14 畫

7 畫

左右結構

41112511251251

yǔ,yù

jyu5

0166.1

U+8A9E

E8AA9E

YRMMR

YGKG

語字概述

〔語〕字拚音是(yǔ,yù),部首是⾔部,總筆數是14畫

〔語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言吾)組成。

〔語〕字倉頡碼是YRMMR,五筆是YGKG,四角碼是0166.1

〔語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A9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486,UTF8:E8AA9E

語的意思

yǔ ㄩˇ

基本解釋

話。~言。漢~。英~。~錄。~匯。~重心長。

指“諺語”或“古語”:~雲: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。

代替語言的動作。手~。旗~。

說。細~。低~。

詳細解釋

1.形聲。從言,吾聲。本義:談論;議論;辯論。

2.同本義。

,論也。 《說文》於時 《詩 · 大雅 · 公劉》。傳:“論難曰語。”旦日,卒中往往 《史記》子不:怪、力、亂、神。 《論語 · 述而》夏蟲不可以於冰者,篤於時也。 《莊子 · 秋水》

語怪(談論怪物);語冰(談論冰);語議(言談議論)

discuss; talk about; comment; argue; debate;

3.交談,說話。

,言也。 《廣雅》使能也。 《禮記 · 文王世子》。注:“語,言也。”既歌而語。可與晤 《詩 · 陳風 · 東門之池》卒獲。 《詩 · 小雅 · 楚茨》爾將可與大理矣。 《莊子 · 秋水》旦日,卒中往往,皆指目陳勝。 《史記 · 陳涉世家》食不,寢不言。 《論語 · 鄉黨》乃向西北奮頭,喃喃細 《北史》

語澀(說話艱難,不流利);語薄言輕(語言輕薄;說話輕佻,不穩重);語吐珠璣(說話、語言像珠璣般優美);語不間歇;語冰(比喻人的識量受到時、地所拘束,見識不廣);語語(語其所當語。即說所該說的話)

speak; say; talk;

4.鳥獸蟲類鳴叫。

君裙香暖金泥鳳,畫樑燕驚殘夢。 前蜀 · 牛嶠《菩薩蠻》

語風(在風中鳴叫);語燕(會說話的燕子);語鳥(會說話的鳥);語關關(形容鳥兒鳴叫之聲)

cry; chirp; roar;

名詞

1.說的話。

張勝聞之,恐前發。 《漢書 · 李廣蘇建傳》曰:“脣亡則齒寒。” 《穀梁傳 · 僖公二年》齊君之偷。 《左傳 · 文公十七年》

語體詩(用口語寫的詩);語話(話語;言語);土語(土話);評語(評論的話)

spoken language; word;

2.特指諺語、古語或成語 。

語例(用語的慣例);口頭語;熟語;韻語;妙語;俚語;豪語

idiom; set phrase; proverb; saying;

3.詞語。

爲人性僻躭佳句,不驚人死不休。 唐 ·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》

語驚四座;語泄(密語外泄);語義(也稱詞義。指詞語的意義);語妙天下(言語精妙,無人可及)

word;

4.語言。

有楚大夫於此,欲其子之 齊也。 《孟子 · 滕文公下》

語支(語言學。依譜係分類法分出的比語族小的語言係統);語言文字(語言學與文字學的合稱);語簡意賅(語言簡練,意思完備);語學(研究言語、文字的性質及用法的學問)

language;

5.用以示意的動作或信號 。

目語;手語;燈語

signal;

6.語法學科用來表示句子成人的術語 。

主語;謂語;賓語、表語、狀語

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;

7.另見 yù。

yù ㄩˋ

基本解釋

告訴。不以~人。

詳細解釋

1.告訴,使知道。

之故,且告之悔。 《左傳 · 隱公元年》女。 《論語 · 陽貨》若引其許,若至,人。 《三國誌 · 方使傳》妻曰:“爲王作劍,三年乃成…往必殺我。” 晉 · 幹寶《搜神記》貧者於富者曰… 清 · 彭端淑《爲學一首示子侄》

語言(告訴);語其友;不[可]以語人

inform; tell;

2.另見 yǔ。

語的國語辭典解釋

yǔ ㄩˇ

詳細解釋

1.說話、談論、議論。

《論語 · 述而》:“子不語:怪、力、亂、神。”南朝宋 ·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· 文學》:“去後看莊、老,更與王語,便足相抗衡。”

不言不語、默默不語。

2.蟲鳥野獸鳴叫。

唐 · 韋莊《應天長 · 綠槐陰裏黃鶯語》詞:“綠槐陰裏黃鶯語,深院無人春晝午。”宋 · 範成大《蛩》詩:“壁下秋蟲語,一蛩鳴獨雄。”

1.用口頭表達的話。

唐 · 岑參《逢入京使》詩:“馬上相逢無紙筆,憑君傳語報平安。”

語言、語無倫次。

2.詩詞文章中的字句。

唐 ·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》詩:“為人性僻耽佳句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”《宋史 · 卷二六三 · 李穆傳》:“十歲為詩,往往有警語。”

3.特指古語、諺語、俗語等。

《穀梁傳 · 僖公二年》:“語曰:‘唇亡則齒寒。’”《商君書 · 更法》:“語曰:‘愚者暗於成事,知者見於未萌。’”

4.傳達思想或訊息的動作或信號。

南朝梁 · 劉孝威《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》詩:“窗疏眉語度,紗輕眼笑來。”

手語、旗語。

5.蟲鳥等的鳴叫聲。

《後漢書 · 卷八六 · 南蠻西南夷傳 · 西南夷傳》:“及其化行,則緩耳雕腳之倫,獸居鳥語之類,莫不舉種盡落。”

蟬語。

yù ㄩˋ

詳細解釋

告訴。

《論語 · 陽貨》:“居,吾語女。”《晉書 · 卷六六 · 陶侃傳》:“常語人曰:‘大禹聖者,乃惜寸陰;至於眾人,當惜分陰。’”

語的兩岸詞典解釋

yǔ ㄩˇ

詳細解釋

1.說話;談論。

低語、細語、絮語、默默不語。

2.說的話;話語。

豪言壯語、千言萬語。

3.語言。

語係、外語、語法。

4.代替語言用於示意的手勢或信號。

手語、燈語、旗語、啞語。

5.指詩文或談話中的詞、短語或句子。

語病、一語道破、語不驚人死不休。

6.比喻鳥、蟲等鳴叫。

鶯啼燕語、鳥語花香。

7.《書》特指俗語、諺語、成語或古書中的話。」(《穀梁傳‧僖公二年》)。

語曰:唇亡則齒寒。

8.姓。

yù ㄩˋ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告訴。

吾語女(我告訴你)。

語字的翻譯

language, words; saying, expression

Sprache (S)

dire à, langue, langage, parler, dire, contexte (d'une phrase ou d'un texte)​

ゴ ギョ かたる かたらう ことば つげ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