謂字的意思和解釋
謂
⾔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+8B02 CJK 基本漢字
謂字概述
〔謂〕字拚音是(wèi),部首是⾔部,總筆數是16畫。
〔謂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言胃)組成。
〔謂〕字倉頡碼是YRWB,五筆是YLEG,四角碼是0662.7。
〔謂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B0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586,UTF8:E8AC82。
謂的國語辭典解釋
謂 wèi ㄨㄟˋ
詳細解釋
動
1.評論。
《論語 · 八佾》:“子謂韶,盡美矣。”
2.告訴。
《論語 · 雍也》:“子謂子夏曰:‘女為君子儒,無為小人儒。’”《韓非子 · 說林上》:“魯人身善織屨,妻善織縞,而欲徙於越。或謂之曰:‘子必窮矣。’”
3.說。
《詩經 · 衛風 · 河廣》:“誰謂河廣,一葦杭之。”唐 · 杜甫《上後園山腳》詩:“勿謂地無疆,劣於山有陰。”
4.稱呼、叫做。
《詩經 · 王風 · 葛藟》:“終遠兄弟,謂他人父。”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,謂其台曰靈台,謂其沼曰靈沼。”
5.認為、以為。
《左傳 · 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臣謂君之入也,其知之矣。”《三國誌 · 卷四七 · 吳書 · 吳主傳》:“張昭、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,故委心而服事焉。”
6.奈。
《詩經 · 邶風 · 北門》:“天實為之,謂之何哉!”《戰國策 · 齊策一》:“受薛於先王,雖惡於後王,吾獨謂先王何乎?”
7.是。
《詩經 · 小雅 · 賓之初筵》:“醉而不出,是謂伐德。”《左傳 · 僖公五年》:“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”
8.使、讓。
《詩經 · 小雅 · 出車》:“自天子所,謂我來矣。”《左傳 · 昭公十六年》:“今吾子以好來辱,而謂敝邑背盟誓也,毋乃不可乎?”
介
◎與、和。
《史記 · 卷四二 · 鄭世家》:“晉於是欲得叔詹為僇,鄭文公恐,不敢謂叔詹言。”
名
1.道理、意義。
《三國誌 · 卷四七 · 吳書 · 吳主傳》:“頃聞諸將出入,各尚謙約,不從人兵,甚非備慮愛身之謂。”唐 · 韓愈《雜詩》:“蛙黽鳴無謂,合合祇亂人。”
無謂之事、無謂之舉。
2.姓。如宋代有謂準。
謂的兩岸詞典解釋
謂字的翻譯
say, tell; call, name; be called
sagen, nennen, heißen, Sinn, Bedeutung (S)
dire, adresser la parole, désigner, sens
イ いい いう おもう いえらく おもえら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