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字的意思和解釋
識
⾔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+8B58 CJK 基本漢字
識字概述
〔識〕字拚音是(shí,shì,zhì),部首是⾔部,總筆數是19畫。
〔識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言戠)組成。
〔識〕字倉頡碼是YRYIA,五筆是YUJY06 YYUJ98 YUAJ86 ,四角碼是0365.0。
〔識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B58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672,UTF8:E8AD98。
識的意思
識
◎“识” 的繁體。
識的國語辭典解釋
識 shì ㄕˋ
詳細解釋
名
1.見解、見聞。
見識、遠識、才識、膽識。
2.事物的道理。
知識、常識。
3.思想、內在思維。
《南史 · 卷四 · 齊武帝本紀》:“我識滅後,身上著夏衣、畫天衣。”
意識。
4.知己、朋友。
《梁書 · 卷九 · 王茂傳》:“茂年數歲,為大父深所異,常謂親識曰:‘此吾家之千裏駒。’”唐 · 劉禹錫《元日感懷》詩:“異鄉無舊識,車馬到門稀。”
動
◎知道、了解。
唐 ·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。”
素不相識、有眼不識泰山。
副
◎剛才。
《左傳 · 成公十六年》:“識見不穀而趨,無乃傷乎?”
識 zhì ㄓˋ
詳細解釋
動
◎記憶、記住。
《論語 · 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。”《文選 · 宋玉 · 神女賦》:“寐而夢之 · 寤不自識。”
名
◎標記、記號。
《漢書 · 卷九九 · 王莽傳下》:“訖無文號旌旗表識,鹹怪異之。”
識的兩岸詞典解釋
識 zhì ㄓˋ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記住。
默而識之(《論語‧述而》)、博聞強識(《晉書‧卷九十一‧儒林列傳‧虞喜列傳》)。
2.《書》記號;標誌。
封識宛然(《明史‧卷三百六‧閹黨列傳‧韓福列傳》)、題識。
3.《書》記述。
附識、識其始末、於是說教單於左右疏記,以計識其人眾畜牧(《漢書‧卷九十四上‧匈奴傳上》)。
識字的翻譯
recognize, understand, know
aufnehmen, erfassen (V), vertiefte Inschrift: sich erinnern (V)
connaître, connaissance, clairvoyance, se souvenir, inscrire, annales
シキ シ ショク しる しるし しる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