诳字的意思和解釋

kuáng

⻈部 共9畫 左中右結構 U+8BF3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⻈ 部

9 畫

7 畫

左中右結構

形聲字

453531121

kuáng

gwong2

3171

U+8BF3

E8AFB3

IVKHG

YQTG

诳字概述

〔诳〕字拚音是(kuáng),部首是⻈部,總筆數是9畫

〔诳〕字結構是左中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訁狂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诳〕字倉頡碼是IVKHG,五筆是YQTG,四角碼是3171

〔诳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BF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827,UTF8:E8AFB3

〔诳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诳的意思

kuáng ㄎㄨㄤˊ

基本解釋

欺騙,瞞哄。~語。~騙。~惑。~誕。

方言,謊。說~。扯了個~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(形聲。從言,狂聲。本義:欺騙,迷惑) 同本義(隱瞞事實真相迷惑人)。

,欺也。 《說文》惑也。 《玉篇》幼子常視無 《禮記 · 曲禮》劉子。 《國語 · 周語》齊田單後與騎劫戰,果設詐 燕軍。 《史記 · 樂毅列傳》民疾其態,天子之。 《國語 · 晉語二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,詐為 漢王, 楚, 楚皆呼萬歲。 《史記 · 高祖本紀》

誑駕(因失陪而向客人說的道歉的話);誑謬(狂妄荒謬);誑上(欺騙君上、尊長);誑世(欺騙世人);誑動(欺騙煽動)

cheat;

诳字的翻譯

deceive, lie, delude, cheat

betrügen, täuschen , liegt

tromper, dup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