豗字的意思和解釋

huī

⾗部 共10畫 半包圍結構 U+8C57 CJK 基本漢字

⾗ 部

10 畫

3 畫

半包圍結構

1351353334

huī

fui1

1121.3

U+8C57

E8B197

MUMSO

GQGE06 GQGE98 GQEI86

豗字概述

〔豗〕字拚音是(huī),部首是⾗部,總筆數是10畫

〔豗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兀豕)組成。

〔豗〕字倉頡碼是MUMSO,五筆是GQGE06 GQGE98 GQEI86 ,四角碼是1121.3

〔豗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C5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927,UTF8:E8B197

豗的意思

huī ㄏㄨㄟ

基本解釋

撞擊。~擊。波濤相~。

撞擊聲:“飛湍瀑流爭喧~。”

豬嘴拱土。

姓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撞擊 從此萬象歸,晝夜冰雪豗。——清· 魏源《華山西穀》

ram;

豗的國語辭典解釋

huī ㄏㄨㄟ

詳細解釋

1.撞擊、衝擊。

《文選 · 木華 · 海賦》:“磊匒匌而相豗。”《新唐書 · 卷九九 · 崔仁師傳》:“禁舊道不得行,而新道為夏潦奔豗,數摧壓不通。”

2.發出喧鬧聲。

唐 · 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飛湍瀑流爭喧豗,砯崖轉石萬壑雷。”

豗的兩岸詞典解釋

huī ㄏㄨㄟ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撞擊;衝擊。

豗突、豗蹙、豗擊、波濤相豗。

2.《書》喧鬧聲。

飛湍瀑流爭喧豗(唐‧李白《蜀道難》)。

3.《書》推拱。

豬嘴豗土。

4.姓。

豗字的翻譯

clamor

klirren, rasseln

affrontement, grognement des porcs

カ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