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字的意思和解釋
象
⾗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+8C61 CJK 基本漢字
象字概述
〔象〕字拚音是(xiàng),部首是⾗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象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造字法是象形字。
〔象〕字倉頡碼是NAPO,五筆是QKEU,四角碼是2723.2。
〔象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C6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5937,UTF8:E8B1A1。
〔象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象的意思
象 xiàng ㄒㄧㄤˋ
基本解釋
①哺乳動物,是目前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,多產在印度、非洲等熱帶地區,門牙極長,可用於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。~牙。~牙寶塔(喻脫離群眾和生活的文學家、藝術家的小天地)。
②形狀,樣子。形~。景~。氣~。現~。想~。~征。萬~更新。~聲。~形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突出其長鼻。本義:大象,一種哺乳動物。
2.象科的,特別是象屬( Elephas )和非洲象屬( Loxodonta )的體型極大而粗重的幾乎無毛的四足動物。
象,南越大獸,長鼻牙,三年一乳。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。 《說文》禱過之山多象。 《山海經 · 南山經》窮奇象犀。 《漢書 · 司馬相如傳》其民乘象以戰。 《漢書 · 張騫傳》元龜象齒,大賂南金。 《詩 · 魯頌 · 泮水》象有齒以焚其身。 《左傳 · 襄公二十四年》
象口(象狀香爐口);象王(象中最大者,佛家喻佛)
elephant;
3.象牙的省稱。
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 《爾雅》。注:“象牙骨。”佩其象揥。 《詩 · 狂風 · 葛屨》。傳:“象揥所以為飾。”用兩象尊。 《周禮 · 司尊彝》。司農注:“以象骨飾尊。”持一象笏至(象笏,象牙做的笏。笏,封建時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,有事可以記在上麵,備忘)。 明 · 歸有光《項脊軒誌》
象床(象牙裝飾的床);象路(以象牙為飾的車);象管(以象牙為飾的筆);象箸(象牙筷子)
ivory;
4.現象 。
象緯(指日、月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行星。亦泛指天體);旱象;天象;險象;景象;假象。
phenomenon;
5.人的外貌。
象恭滔天。 《書 · 堯典》
醜象。
appearance; looks;
6.肖像,用水墨畫、油畫、素描或其他繪畫手法描繪的人麵部的像。
上瞻兮遺象,下臨兮泉壤。 潘嶽《寡婦賦》嚐圖裴楷象,頰上加三毛,觀者覺神明殊勝。 《晉書 · 顧愷之傳》往往留象。 清 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繪象祀之。 清 · 張廷玉《明史》
象教(佛教的別稱。釋加牟尼去世後,佛門弟子刻木為佛、教化眾生,故名);象設(原指佛像。泛指遺像)
portrait;
7.象征。
白者西方之色,刑戮之象也。 韓愈《為宰相賀白龜狀》
征象;象表(征象);象兆(征兆)
symbol;
8.形狀;樣子;景象。
杌隉之象。 孫文《 序》
萬象(宇宙間的一切景象)
form; shape; circumstance;
9.法,法令。
象以典刑。 《虞書》。傳:“法也。”設象以為民紀,式權以相應。 《國語》
law;
10.道理。
執大象,天下往。 《老子》
principle;
11.[中醫]∶髒腑健康與否顯現於人顏麵上的氣色。
五藏之象,可以類推。 《素問》
脈象;病象。
complexion;
動詞
1.假借為“像”。類似;好像。
見乃謂之象。又,象也者,像此者也。 《易 · 係辭》象者,各辨一及之義者也。 《易 · 略例》物生而後有象。 《左傳 · 僖公十五年》天象蓋笠。 《周髀算經》女必象汝。 清 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象意(如意);活象;極象;象恭(貌似恭敬);象肖(德業與先人相似);象貌(像事物的容貌);象龔(貌似恭敬)
resemble; be like; take after;
2.摹擬。
千變萬化,事各繆形,隨色象類,曲得其情。 《魯靈光殿賦》因勢象形。 明 · 魏學洢《核舟記》赫赫可象。 明 ·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象體(量體);象生(紙、棉糊紮成的人物形象,用於祭祀或作為玩具);象模象樣(認真地);象眼塊(菱形)
imitate;
3.描繪。
公在荊州,或象其義,白須紅顏,謂公方壯。 《王荊州畫像讚》
象物(描摹物象);象說(描摹,解說)
depict;
4.效法。
人君為飲食為此,故左右象之。 《墨子》
象賢(效法先人的賢德)
follow the example of;
5.想像。
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,皆謂之象也。 《韓非子》
象事(想像事情)
imagine;
象的國語辭典解釋
象 xiàng ㄒㄧㄤˋ
詳細解釋
名
1.動物名。哺乳綱長鼻目。力強,性溫馴。皮厚,毛少,耳大,鼻長圓筒狀,能伸卷自如,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。產於印度、非洲等熱帶地區。現生存者有非洲象與亞洲象二種,前者凶野難馴,後者則溫馴。
2.形狀、樣子、狀態。
景象、圖象、天象、氣象。
3.法令、法律。
《國語 · 齊語》:“設象以為民紀,式權以相應。”
4.《易經》十翼之一。參見“象傳”條。
5.古代一種執幹戈作擊刺狀的舞蹈。
《詩經 · 周頌 · 維清 · 序》:“《維清》,奏象舞也。”漢 · 鄭玄 · 箋:“象舞,象用兵時刺伐之舞,武王製焉。”
6.姓。如秦代有象武。
動
1.相似。
唐 · 李白《古風》詩五九首之三:“額鼻象五嶽,揚波噴雲雷。”
2.摹擬、效法。
《左傳 ·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君有君之威儀,其臣畏而愛之,則而象之,故能有其國家。”《漢書 · 卷三〇 · 藝文誌》:“教之六書,謂象形、象事、象意、象聲、轉注、假借。”
象的兩岸詞典解釋
象 xiàng ㄒㄧㄤˋ
詳細解釋
1.哺乳動物名。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。皮厚毛稀,腿粗如柱,鼻長,呈筒狀,能垂到地麵並可以伸卷,雄象和非洲象中的雌象有一對粗長的牙伸出口外。食青草、嫩葉等。經馴化可供役使。通稱“大象”。
2.形狀;樣子。
天象、印象、氣象萬千。
3.模仿;仿效。
因勢象形、象聲。
4.姓。
象字的翻譯
elephant; ivory; figure, image
Elefanten , gleichen, ähnlich sein
éléphant, forme, aspect
ショウ ゾウ かた かたどる ぞう の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