貳字的意思和解釋
貳
⾙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+8CB3 CJK 基本漢字
貳字概述
〔貳〕字拚音是(èr),部首是⾙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貳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⿹弍貝)組成。
〔貳〕字倉頡碼是IPMMC,五筆是AFMY06 AFMY98 AFMI86 ,四角碼是4380.0。
〔貳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CB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019,UTF8:E8B2B3。
貳的國語辭典解釋
貳 èr ㄦˋ
詳細解釋
名
1.副座、佐助的人。
《玉篇 · 貝部》:“貳,副也。”《周禮 · 天官 · 大宰》:“乃施法於官府,而建其正,立其貳。”
2.敵手、才力相對等的人。
《左傳 · 哀公七年》:“且魯賦八百乘,君之貳也。”晉 · 杜預 · 注:“貳,敵也。”
3.二的大寫。
4.姓。如晉代有貳塵。
動
1.違背、叛離。
《左傳 · 昭公二十年》:“阿下執事,臣不敢貳。”
2.再、重複。
《禮記 · 曲禮上》:“禦同於長者,雖貳不辭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貳,謂重也。”
不遷怒,不貳過。
3.懷疑、不信任。
《書經 · 大禹謨》:“任賢勿貳,去邪勿疑。”唐 · 陸贄《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》:“任而勿貳,然後可責人之成功。”
4.輔助。
《後漢書 · 卷四九 · 仲長統傳》:“秦兼天下,則置丞相,而貳之以禦史大夫。”《元史 · 卷八五 · 百官誌一》:“其長則蒙古人為之,而漢人、南人貳焉。”
5.另作打算。
《左傳 ·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得誌於諸侯而誅無禮,曹其首也,子盍蚤自貳焉。”
6.變更、異動。
《詩經 · 小雅 · 都人士 · 序》:“古者長民,衣服不貳。”
形
◎副的、次於正的。參見“貳卿”、“貳室”、“貳車”等條。
貳字的翻譯
accounting numeral for two
2, zwei (alternative Form für Finanzwesen, fälschungssicherer)
deux, aider
ジ ニ ふた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