質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ì

⾙部 共15畫 上下結構 U+8CEA CJK 基本漢字

⾙ 部

15 畫

8 畫

上下結構

331233122511134

zhì

zat1

7280.6

U+8CEA

E8B3AA

HLBUC

RRMU

質字概述

〔質〕字拚音是(zhì),部首是⾙部,總筆數是15畫

〔質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斦貝)組成。

〔質〕字倉頡碼是HLBUC,五筆是RRMU,四角碼是7280.6

〔質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CE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074,UTF8:E8B3AA

質的意思

zhì ㄓˋ

基本解釋

本體,本性。物~。流~(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)。實~。~言(實言)。沙~。本~。~點。品~。性~。素~。資~。

樸素,單純。~樸。~直。

問明,辨別,責問。~疑。~問。~詢。對~。

抵押或抵押品。人~。

同贄,禮物。

質的國語辭典解釋

zhí ㄓˊ

詳細解釋

1.事物的根本、特性。

《論語 · 衛靈公》:“君子義以為質,禮以行之。”《史記 · 卷二四 · 樂書》:“中正無邪,禮之質也。”

特質、流質。

2.人的天性稟賦。

資質。

3.樸實的本性。

《論語 · 雍也》:“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”《韓非子 · 解老》:“夫君子取情而去貌,好質而惡飾。”

文質彬彬。

4.形軀、形體。

三國魏 · 曹植《湣誌賦》:“豈良時之難俟,痛餘質之日虧。”

5.箭靶、標的。

《荀子 · 勸學》:“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。”《後漢書 · 卷六十上 · 馬融》:“流矢雨墜,各指所質。”

6.古代的一種刑具。

《史記 · 卷九六 · 張丞相傳》:“蒼坐法當斬,解衣伏質。”

詰問。

《禮記 · 中庸》:“質諸鬼神而無疑。”

zhì ㄓˋ

詳細解釋

用財物或人作保證以為抵押。

《戰國策 · 趙策四》:“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,質於齊,齊兵乃出。”

質押。

拜見長輩時奉上的見麵禮。

《孟子 · 滕文公下》:“出疆必載質。”漢 · 趙岐 · 注:“質,臣所執以見君者也。”《史記 · 卷八四 · 屈原賈生傳》:“乃令張儀詳去秦,厚幣委質事楚。”

質的兩岸詞典解釋

zhí ㄓˊ

詳細解釋

1.客觀存在的本體;物質。

雜質、木質、鐵質、水質良好。

2.事物的根本屬性;本質。

性質、實質、本質、量變引起質變。

3.(事物的)優劣程度。

優質、以質論價、質量並重。

4.樸實。

質樸、文質彬彬、質勝文則野。

5.根據事實問明或辨別是非;詰問。

質疑、質問、援疑質理。

zhì ㄓˋ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以人或物作抵押。

質押、典質、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,質於齊,齊兵乃出(《史記‧卷四十三‧趙世家》)。

2.《書》作為抵押的人或物。

人質、必以長安君為質,兵乃出(《史記‧卷四十三‧趙世家》)。

3.姓。

質字的翻譯

matter, material, substance

Natur, Art, Charakter (S, Bio)

qualité, matière, tempérament, caractère, gage, otage, questionner, interroger

シツ シチ チ ただす た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