赧字的意思和解釋
赧
⾚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8D67 CJK 基本漢字
赧字概述
〔赧〕字拚音是(nǎn),部首是⾚部,總筆數是11畫。
〔赧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赤𠬝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赧〕字倉頡碼是GCSLE,五筆是FOBC,四角碼是4734.7。
〔赧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6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199,UTF8:E8B5A7。
〔赧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赧的意思
赧 nǎn ㄋㄢˇ
基本解釋
◎因羞慚而臉紅。~~。~然。~愧。~顏。~然汗下。
詳細解釋
形容詞
1.形聲。從赤,( fú )聲。臉紅,故從赤。本義:因慚愧而臉紅。
2.同本義。
大赧而歸,填恨低首。 柳宗元《乞巧文》鬼即赧愧而退。 劉義慶《幽明錄》自為乳兒,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,輒羞赧棄去之。 宋 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赧顏(羞慚臉紅;慚愧);赧愧(羞慚)
blushing;
3.憂懼。
夫子踐位則退,自退則敬,否則赧。 《國語 · 楚語》
worried;
赧的國語辭典解釋
赧的兩岸詞典解釋
赧字的翻譯
blush, turn red
Scham (S), Schamröte (S)
honte
タン ダン あからめ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