跂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ī

⾜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+8DC2 CJK 基本漢字

三級漢字

⾜ 部

11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25121211254

qí,qǐ,qì,jī,zhī

kei4

6414.7

U+8DC2

E8B782

RMJE

KHFC

跂字概述

〔跂〕字拚音是(qí,qǐ,qì,jī,zhī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1畫

〔跂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支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跂〕字倉頡碼是RMJE,五筆是KHFC,四角碼是6414.7

〔跂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C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290,UTF8:E8B782

〔跂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三級字表中。

跂的意思

qí ㄑㄧˊ

基本解釋

多生的腳趾:“故合者不為駢,而枝者不為~。”

爬動:“~行喙息蠕動之類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”

慢走。

詳細解釋

形容詞

1.形聲。從足,支聲。本義:多出的腳趾。

2.同本義。

,足多指也。 《說文》而枝者不為 《莊子 · 駢拇》

跂骨(腳跟骨,脛骨前垂的部分)

having extra toes;

3.通“”。分叉。

夫挾依於跋躍之術。 《淮南子 · 俶真》注:“跂躍,猶齟齬,不正之道也。”

跂趨(不同的趨向);跂途(歧路)

fork;

4.另見 qì。

qǐ ㄑㄧˇ

基本解釋

古通“”,踮起:“吾嚐~而望矣。”

qì ㄑㄧˋ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抬起腳後跟站著。

離縱而訾者也。 《荀子 · 非十二子》。注:“謂跂足違俗而恣其誌意,亦謂跂足自高而訾毀於人。”吾嚐而望矣。 《荀子 · 勸學》

跂望(舉起腳跟遠望);跂踵(舉起腳跟遠望);跂予望之(舉起腳跟遠望)

stand on tiptoe;

2.盼望;向往;企求。

日夜而望歸。 《史記 · 高祖紀》

跂及(企及);跂仰(欽仰;想慕);跂足(喻盼望,期望)

hope for; long for; yearn for;

3.另見 qí。

跂的國語辭典解釋

qí ㄑㄧˊ

詳細解釋

腳上多出的腳趾頭。

《說文解字 · 足部》:“跂,足多指也。”《莊子 · 駢拇》:“故合者不為駢,而枝者不為跂。”

蟲爬行徐緩的樣子。

《史記 · 卷一一〇 · 匈奴列傳》:“跂行喙息蠕動之類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”

qì ㄑㄧˋ

詳細解釋

踮腳、提起腳跟。

《詩經 · 衛風 · 河廣》:“誰謂宋遠,跂予望之。”《荀子 · 勸學》:“吾嚐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”

跂的兩岸詞典解釋

qí ㄑㄧˊ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多出的腳趾。

故合者不為駢,而枝者不為跂(《莊子‧駢拇》)。

2.《書》蟲爬行的樣子。

跂行喙息蠕動之類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(《史記‧卷一一〇‧匈奴列傳》)。

qì ㄑㄧˋ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踮起腳跟。通“”。

吾嚐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(《荀子‧勸學》)。

跂字的翻譯

creeping, crawling

Fuß mit sechs Zehen , Hexadaktylie am Fuß

sixième orteil (en sus)​, ramper, grimper, espérer, s'asseoir avec les pieds suspendus

キ ギ シ リ ゲキ ケキ むつゆ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