跖字的意思和解釋
跖
⾜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DD6 CJK 基本漢字
跖字概述
〔跖〕字拚音是(zhí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跖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石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跖〕字倉頡碼是RMMR,五筆是KHDG,四角碼是6116.0。
〔跖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D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310,UTF8:E8B796。
〔跖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跖的意思
跖的國語辭典解釋
跖 zhí ㄓˊ
詳細解釋
名
1.腳掌。
《說文解字 · 足部》:“蹠,足下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今所謂腳掌也。”唐 · 韓愈《祭河南張員外文》:“夜息南山,同臥一席;守隸防夫,觝頂交蹠。”
2.人名用字。春秋時大盜,當時人稱為“盜蹠”。
跖的兩岸詞典解釋
跖 zhí ㄓˊ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腳掌。
封熊之蹯,翰音之蹠(《晉書‧卷五十五‧張載列傳》)。
2.《書》踩;踏。
故伊尹之興土功也,修脛者使之蹠钁,強脊者使之負土(漢‧劉安《淮南子‧齊俗》)。
3.用於人名。如盜蹠,春秋時大盜。
跖字的翻譯
sole (of the foot)
fouler
セキ シャク あしのう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