跗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⾜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DD7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⾜ 部

12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251212132124

fū,fù

fu1

6410.0

U+8DD7

E8B797

RMODI

KHWF

跗字概述

〔跗〕字拚音是(fū,fù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跗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付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跗〕字倉頡碼是RMODI,五筆是KHWF,四角碼是6410.0

〔跗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D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311,UTF8:E8B797

〔跗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跗的意思

fū ㄈㄨ

基本解釋

腳背。

腳;足。

同“”。( ①花萼房。②物體的足部。)

泛指條狀物的末端。

蛇腹下的橫鱗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腳背。

蹶泥則沒足滅 《莊子 · 秋水》

跗注(古代的一種長兵服)

instep;

2.足 。

跗麵(腳麵);跗蹋(以足踏地);雙跗(雙腳)

foot;

3.物體的足部。通“”。

黃實,蓄殖果木,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。 《管子 · 地員》

鼓跗(鼓架)

leg;

4.泛指條狀物的末端 。

劍跗(劍的握手處)

end;

5.花萼。

銜素蕊於青 南朝齊 · 沈約《郊居賦》

跗萼(花萼與子房。亦指花朵);跗萼聯芳(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)

calyx;

6.另見 fú。

fù ㄈㄨˋ

基本解釋

古代人名用字。

fú ㄈㄨˊ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手足伏地。同“”。

匐,《說文》:“伏地也。”或作 《集韻》

lie prostrate;

2.另見 fū。

跗的國語辭典解釋

fū ㄈㄨ

詳細解釋

1.腳背。

《玉篇 · 足部》:“跗,足上也。”《莊子 · 秋水》:“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沒足滅跗。”

2.足、腳。

《集韻 · 平聲 · 虞韻》:“跗,足也。”漢 · 王充《論衡 · 宣漢》:“古之露首,今冠章甫;怙之跣跗,今履商舄。”

3.花萼、花托。

唐 · 孫光憲《望梅花 · 數枝開與短牆平》詞:“數枝開與短牆平,見雪萼,紅跗相映。”

4.器物的底座。

《續漢書誌 · 卷七 · 祭祀誌上》:“距石下皆有石跗,入地四尺。”《元史 · 卷六八 · 禮樂誌二》:“虡趺青龍籍地,以綠油臥梯二,加兩跗焉。”

跗的兩岸詞典解釋

fū ㄈㄨ

詳細解釋

足;腳背。

跗骨、跗麵。

跗字的翻譯

the instep

cou-de-pied

フ ブ くび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