跛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⾜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8DDB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⾜ 部

12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251212153254

bǒ,bì,pō

bai1

6414.7

U+8DDB

E8B79B

RMDHE

KHHC06 KHBY98 KHHC86

跛字概述

〔跛〕字拚音是(bǒ,bì,pō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跛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皮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跛〕字倉頡碼是RMDHE,五筆是KHHC06 KHBY98 KHHC86 ,四角碼是6414.7

〔跛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D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315,UTF8:E8B79B

〔跛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跛的意思

bǒ ㄅㄛˇ

基本解釋

腿或腳有病,走路時身體不平衡,瘸。~腳。~子。~行。~鱉千裏(喻本身條件再差,隻要不懈努力,終能獲得成功)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(形聲。從足,皮聲。本義:瘸,腿或腳有毛病)同本義。

,行不正也。 《說文》立毋 《禮記 · 典禮上》眇能視,能履。 《易 · 履卦》此獨以之故。 《淮南子 · 人間訓》

跛足(腳殘廢有病。同跛腳、瘸腿);跛蹇(一腳殘廢);跛蹩(跛行);跛蹶(失足跌倒)

walk lamely;

名詞

瘸腿的人。

不能講,死亡在遲速。 梅堯臣《田家語》

眇跛(瞎子與瘸子)

lame person;

跛的國語辭典解釋

bǒ ㄅㄛˇ

詳細解釋

腳有殘疾,走起來身體歪歪斜斜,不能平衡。

《穀梁傳 · 成公十年》:“衛孫良夫跛。”

跛腳、跛子。

bì ㄅㄧˋ

詳細解釋

歪斜、偏倚。

《禮記 · 曲禮上》:“遊毋倨,立毋跛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跛,偏也,謂挈舉一足,一足蹋也。立宜如齊,雙足並立不得偏也。”

跛的兩岸詞典解釋

bǒ ㄅㄛˇ

詳細解釋

腿或腳有毛病,走路時身體失衡。

跛腳、跛行、一顛一跛地走來。

bì ㄅㄧˋ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站立時偏用一腳;引申為歪斜。

跛倚、跛立箕坐、遊毋倨,立毋跛(《禮記‧曲禮上》)。

跛字的翻譯

lame

boiteux, boiter

ハ ヒ あしなえ ちんば びっ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