跸字的意思和解釋
跸
⾜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8DF8 CJK 基本漢字
跸字概述
〔跸〕字拚音是(bì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跸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畢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跸〕字倉頡碼是RMPPJ,五筆是KHXF,四角碼是6214。
〔跸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DF8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344,UTF8:E8B7B8。
〔跸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跸的意思
跸 bì ㄅㄧˋ
基本解釋
①帝王出行時清道,禁止行人來往。警~。~路。
②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。駐~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從足,畢聲。本義: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,禁止他人通行。
2.同本義。
出稱警入言。 《漢書 · 梁孝王武傳》大祭祀、喪祀之事,設門燎,蹕宮門廟門。 《周禮》
蹕路(蹕道。帝王出行時所經過的道路。清理道路,禁止百姓通行);蹕聲(清道的吆喝聲)
clear(the emperor's route)of traffic;
3.指帝王出行的車駕。
縣人來,聞蹕,匿橋下。 《史記》
駐蹕(指帝王出行沿途暫住)
horse-drawn carriage of an emperor;
跸字的翻譯
clear way, make room for; clear street when emperor tours
dégager la voie pour le passage de l'empereu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