蹶字的意思和解釋

guì

⾜部 共19畫 左右結構 U+8E76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⾜ 部

19 畫

12 畫

左右結構

形聲字

2512121134315233534

guì

kyut3

6118.2

U+8E76

E8B9B6

RMMTO

KHDW

蹶字概述

〔蹶〕字拚音是(guì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19畫

〔蹶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𧾷厥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蹶〕字倉頡碼是RMMTO,五筆是KHDW,四角碼是6118.2

〔蹶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E7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470,UTF8:E8B9B6

〔蹶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蹶的意思

jué ㄐㄩㄝˊ

基本解釋

跌倒。

挫折,失敗。一~不振。

竭盡,枯竭。天下財產,何得不~?

踏,踩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形聲。從足,厥聲。本義:倒下,跌倒。

2.同本義。

,僵也。 《說文》小人之行,不於山。 《呂氏春秋 · 慎行》處足則為萎,為 《呂氏春秋 · 盡數》毅恐仆地。 唐 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。又如:蹶角(額角叩地,表示恭敬誠懇);蹶躓(跌倒,顛仆);蹶躄(顛跌,奔波);蹶踣(顛仆,跌倒);蹶跌(跌倒)

fall;

3.折損。

上將軍。 《史記 · 孫吳傳》。索隱:“斃也。”

一蹶不振;蹶衂(衰敗;損傷)

suffer a setback; suffer loss of;

4.用一腳或雙腳猛踢,尤指馬、騾等動物用後腿向後踢 。

蹶踢(指騾馬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)

kick;

5.疾行,跑。

臣聞從時者,猶救火追亡人也,而趨之,唯恐弗及。 《國語 · 越語》

run;

6.踏;蹈。

子胥兩祛高而出於廷。 《呂氏春秋 · 知化》

蹶張(用腳踏來發射強弩);蹶弩(用腳踏強弩發箭)

tramp;

7.挖掘;拔出。

穴其中。 《大戴禮 · 曾子疾病篇》是謂其本。 《左傳 · 襄公十九年》。注:“猶拔也。”

蹶拔(掘取;拔出);蹶穴(掘洞穴)

dig;

8.竭盡,枯竭。

財產何得不 《漢書 · 食貨誌》引漢 · 賈誼《論積貯疏》

exhaust; use up;

形容詞

急遽的樣子 。

蹶然(受驚而疾起的樣子);蹶蹶(驚動的樣子);蹶劣(疾起的樣子)

surprisedly;

juě ㄐㄩㄝˇ

基本解釋

[尥蹶子]( liào juě zi )騾、馬等用後腿向後踢。

蹶的國語辭典解釋

jué ㄐㄩㄝˊ

詳細解釋

1.顛仆、跌倒。

《淮南子 · 精神》:“形勞而不休則蹶,精用而不已則竭。”《元史 · 卷一 九四 · 忠義傳二 · 喜同傳》:“喜同突圍將自拔,賊橫刺其馬,馬蹶,喜同鞭馬躍而 起,手斬刺馬者。”

2.快跑、快走。

《國語 · 越語下》:“臣聞從時者,猶救火追亡人也,蹶而趨之,唯恐弗及。”

3.失敗、挫敗。

《荀子 · 成相》:“主之孽,讒人達,賢能遁逃,國乃蹶。”

一蹶不振。

4.踏、蹈。

《文選 · 揚雄 · 羽獵賦》:“蹶鬆柏,掌蒺藜。”唐 · 李白《大鵬賦》:“爾乃蹶厚地,摩太清,亙層霄,突重溟。”

急速、突然而起。

《莊子 · 在宥》:“廣成子蹶然而起。”《南史 · 卷一四 · 宋宗室及諸王傳下 · 文帝諸子傳》:“鑠既歸義最晚,常懷憂懼,每於眠中蹶起坐,與人語亦多謬僻。”

juě ㄐㄩㄝˇ

詳細解釋

踢。

漢 · 王充《論衡 · 論死》:“使舒手而擊,舉足而蹶。”《紅樓夢 · 第六五回》:“原來二馬同槽,不能相容,互相蹶踶起來。”

蹶的兩岸詞典解釋

jué ㄐㄩㄝˊ

詳細解釋

跌倒。比喻失敗或挫折。

一蹶不振。

jué ㄐㄩㄝˊ

詳細解釋

馬、騾、驢等用後腿向後踢的自衛動作。

蹶子。

蹶字的翻譯

stumble, fall down; trample

stolpern , treten, ausschlagen

trébucher, fouler aux pieds, tomber

ケイ ケツ カチ ケチ ケ つまずく たおれ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