躄字的意思和解釋
躄
⾜部 共20畫 上下結構 U+8E84 CJK 基本漢字
躄字概述
〔躄〕字拚音是(bì),部首是⾜部,總筆數是20畫。
〔躄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辟足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躄〕字倉頡碼是SJRYO,五筆是NKUH,四角碼是7080.1。
〔躄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E84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484,UTF8:E8BA84。
躄的意思
躄 bì ㄅㄧˋ
基本解釋
①跛腳:“民家有~者,槃散行汲。”
②〔~~〕行進不止的樣子,如“奇俊無少年,日車何~~!”
③仆倒:“迷悶~地。”
詳細解釋
形容詞
◎蛉懲炔荒苄凶。
瘖聾跛躄。 《禮記 · 王製》猶將伸傴起躄。 枚乘《七發》民家有躄者。 《史記 · 平原君虞卿傳》。正義:“跛也。”躄者見虎而不走。 《淮南子 · 說林》躄者告盲者。 《淮南子 · 說山訓》胝身躄步。 柳宗元《天對》瘖聾跛躃。 《禮記 · 王製》
躄足(跛足;瘸腿);躄步(跛行)
lame;
躄的國語辭典解釋
躄 bì ㄅㄧˋ
詳細解釋
動
◎仆倒、跌倒。
晉 · 釋法顯《佛國記 · 卷下》:“王來見之,迷悶躄地,諸臣以水灑麵,良久乃蘇。”
名
◎瘸腿,兩腳殘廢不能走。
《禮記 · 王製》:“瘖、聾、破、躄、斷者、侏儒、百工,各以其器食之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躄,謂足不能行。”《文選 · 枚乘 · 七發》:“當是之時,雖有淹病滯疾,猶將伸傴起躄,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。”
躄的兩岸詞典解釋
躄 bì ㄅㄧˋ
詳細解釋
1.《書》跌倒;仆倒。
王來見之,迷悶躄地,諸臣以水灑麵,良久乃蘇(晉‧釋法顯《佛國記‧卷下》)。
2.《書》跛腳;瘸腿。
瘖、聾、破、躄、斷者、侏儒、百工,各以其器食之(《禮記‧王製》)。
躄字的翻譯
cripple, lame
lahm, lähmen
boiteux, estropié
ヘキ ヒャク ビャク いざ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