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字的意思和解釋
迪
⻌部 共8畫 半包圍結構 U+8FEA CJK 基本漢字
迪字概述
〔迪〕字拚音是(dí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8畫。
〔迪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由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迪〕字倉頡碼是YLW,五筆是MPD,四角碼是3530.6。
〔迪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FE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842,UTF8:E8BFAA。
〔迪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。
迪的意思
迪 dí ㄉㄧˊ
基本解釋
①開導。啟~。
②進。弗求弗~。
③繼承。漢~於秦,有因有革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開導。
迪,道也。 《說文》。按,謂導也。弗求弗迪。 《詩 · 大雅 · 桑柔》啟迪後人。 《書 · 太甲上》
enlighten;
2.遵循。
為國不迪其法。 揚雄《法言》
follow;
3.行,出走。
商其淪喪,我無所為人臣仆,詔王子出迪。 《書 · 微子》
go;
名詞
◎(形聲。從辵,由聲。本義:道;道理) 同本義 易初本迪兮,君子所鄙。——《楚辭》
road; reason;
迪的國語辭典解釋
迪 dí ㄉㄧˊ
詳細解釋
動
1.開導、引導。
《書經 · 太甲上》:“旁求俊彥,啟迪後人。”唐 · 孔穎達 · 正義:“乃旁求俊彥之人置之於位,令人開導後人。”
2.進用、任用。
《詩經 · 大雅 · 桑柔》:“維此良人,弗求弗迪,維彼忍心,是顧是複。”漢 · 鄭玄 · 箋:“國有善人,王不求索,不進用之。”
3.實踐、實行。
漢 · 揚雄《法言 · 先知》:“為國不迪其法而望其效,譬諸算乎!”晉 · 李軌 · 注:“迪,蹈。夫算者,不運籌策不能定其數;治國者,不蹈法度不能致其治。”
4.遵從、依循。
《漢書 · 卷一〇〇 · 敘傳下》:“漢迪於秦,有革有因。”
助
◎發語詞,無義。有調節音節的作用。
《書經 · 君奭》:“迪惟前人光,施於我衝子。”
迪的兩岸詞典解釋
迪字的翻譯
enlighten, advance; progress
convaincre, persuader, éclairer, entrer, succéder
テキ トク み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