迮字的意思和解釋

zuò

⻌部 共8畫 半包圍結構 U+8FEE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⻌ 部

8 畫

5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31211454

zé,zuò

zaak3

3830.1

U+8FEE

E8BFAE

YHS

THFP

迮字概述

〔迮〕字拚音是(zé,zuò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8畫

〔迮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乍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迮〕字倉頡碼是YHS,五筆是THFP,四角碼是3830.1

〔迮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8FE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846,UTF8:E8BFAE

〔迮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迮的意思

zé ㄗㄜˊ

基本解釋

逼迫。

倉猝。~~。

狹窄。山道~狹。

姓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迫;逼迫。

,迫也。從辵,乍聲。 《說文》鄰舍比裏,共相壓 《後漢書 · 陳忠傳》

coerce;

2.壓;榨。

取汁,如飴餳。 《齊民要術》

press;

形容詞

1.通“”。狹窄。

山道狹,前後不得相救。 《三國誌 · 張飛傳》

narrow;

2.倉促。

今若是而與季子國, 季子猶不受也。 《公羊傳 · 襄公二十九年》

urgent;

名詞

姓。

迮的國語辭典解釋

zé ㄗㄜˊ

詳細解釋

逼迫。

《後漢書 · 卷四六 · 陳寵傳》:“鄰舍比裏,共相壓迮。”宋 · 蘇轍《和子瞻沉香山子賦》:“紛然馳走,不守其宅,光寵所眩,憂患所迮。”

1.狹窄。

《三國誌 · 卷三六 · 蜀書 · 張飛傳》:“山道迮狹,前後不得相救,飛遂破郃。”唐 · 杜甫《溪上》詩:“古苕生迮地,秋竹隱疏花。”

2.倉促。

《公羊傳 ·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,季子猶不受也。”漢 · 何休 · 注:“迮,倉卒意。”

姓。如明代有迮原霖。

zuò ㄗㄨㄛˋ

詳細解釋

(一)之又音。

迮的兩岸詞典解釋

zé ㄗㄜˊ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狹窄。通“”。

山道迮狹,前後不得相救(《三國誌‧卷三十六‧蜀書‧關張馬黃趙傳‧張飛》)。

2.《書》迫;逼迫。

鄰舍比裏,共相壓迮(《後漢書‧卷四十六‧郭陳列傳‧陳寵》)。

3.姓。

迮字的翻譯

to rise; contracted; cramped

drücken, drängen , eilen, Eile (S)

étroit

サク シャク せま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