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字的意思和解釋

táo

⻌部 共9畫 半包圍結構 U+9003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⻌ 部

9 畫

6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341534454

táo

tou4

3230.1 3330.0

U+9003

E98083

YLMO

QIPI

逃字概述

〔逃〕字拚音是(táo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9畫

〔逃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兆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逃〕字倉頡碼是YLMO,五筆是QIPI,四角碼是3230.1 3330.0

〔逃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0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867,UTF8:E98083

〔逃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逃的意思

táo ㄊㄠˊ

基本解釋

為躲避不利於自己的環境或事物而離開。~跑。~敵。~匿。~遁。~逸。

躲開不願意或不敢接觸的事物。~避。~難( nàn )。~匯。~稅。~世(避世)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兆聲。本義:逃走,逃跑。

2.同本義。

,亡也。 《說文》許由之。 《莊子 · 外物》恒侯體痛,使人索 扁鵲,已 秦矣。 《韓非子 · 喻老》處於 《韓非子 · 內儲說上》未及遠。 清 ·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脫身以 明 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
逃閃(逃跑藏匿);逃越(逃走);逃生子(逃妾所生之子);逃犯(逃跑的犯人);逃軍(軍隊主將拋下軍隊獨自逃走;逃兵)

run away; escape;

3.逃避,回避。

少則能之。 《孫子 · 謀攻》今我楚, 楚必驕,驕則可與戰矣。 《左傳 · 襄公十年》無所於天地間。 清 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
逃稅(逃避納稅);逃會;逃債;逃學;逃刑(逃避刑責)

escape; evade;

4.藏,隱匿 。

逃祿(隱居不仕);逃世(避世。隱居不仕);逃形(藏身);逃身(逃命;藏身);逃官(隱居不仕);逃山(隱居)

hide;

5.離開。

罷鋤用又廢,戀鄉不忍 唐 · 司馬劄《鋤草怨》

逃席(宴會中途不辭而去);逃徙(離鄉逃奔他處居住);逃酒(逃避飲酒,離席先去);逃伍(充軍者逃離部伍)

leave;

6.叛,離,由於關係破裂而脫離。

醉中往往愛禪。 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

逃禪(違背佛教戒律);逃墨(離棄墨子的學說)

break away from;

逃的國語辭典解釋

táo ㄊㄠˊ

詳細解釋

1.離開、跑走。

逃跑、逃走、畏罪潛逃。《後漢書 · 卷七九 · 儒林傳下 · 謝該傳》:猥使良才抱樸而逃。

2.躲避。

《孟子 · 公孫醜上》:“不目逃。”唐 · 杜甫《飛仙閣》詩:“浮生有定分,饑飽豈可逃?”

逃避。

逃的兩岸詞典解釋

táo ㄊㄠˊ

詳細解釋

離開、躲避或跑走。

評斷一個人的成就,總逃不開學曆、職業、財富等、大規模逃難、畏罪潛逃、逃走。

逃字的翻譯

escape, flee; abscond, dodge

abhauen, durchbrennen (V)​, entkommen, entgehen (V)​, flüchten, fliehen (V)

fuir, se sauver

トウ チョウ にげる にがす のがす のがれ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