逡字的意思和解釋

qūn xùn suō

⻌部 共10畫 半包圍結構 U+9021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⻌ 部

10 畫

7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5434354454

qūn,xùn,suō

seon1

3330.4

U+9021

E980A1

YICE

CWTP

逡字概述

〔逡〕字拚音是(qūn,xùn,suō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10畫

〔逡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夋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逡〕字倉頡碼是YICE,五筆是CWTP,四角碼是3330.4

〔逡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2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897,UTF8:E980A1

〔逡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逡的意思

qūn ㄑㄩㄣ

基本解釋

退讓,退卻。~巡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形聲。從辵( chuò ) 。本義:徘徊的樣子。

2.複,往來。

,複也。 《說文》。徐灝注箋:“複訓往來。往來即逡巡意。”

come and go; loiter about;

3.退讓。

有功者上,無功者下,則群臣 《漢書 · 公孫宏傳》

yield;

4.退卻,打仗時軍隊向後撤。

巢逗穴,命淮、汝戈船,遏其還徑。 《宋書》

retreat;

逡的國語辭典解釋

qūn ㄑㄩㄣ

詳細解釋

1.往複、循環。

《說文解字 · 辵部》:“逡,複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《方言》:‘躔、逡,循也。日運為躔,月運為逡。’”

2.退卻。

《玉篇 · 辵部》:“逡,退也,卻也。”《漢書 · 卷五八 · 公孫弘傳》:“有功者上,無功者下,則群臣逡。”

逡的兩岸詞典解釋

qūn ㄑㄩㄣ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退讓;退卻。

有功者上,無功者下,則群臣逡(《漢書‧卷五十八‧公孫弘卜式兒寬傳‧公孫弘》)。

2.《書》往複;循環。

日運為躔,月運為逡(漢‧揚雄《方言‧卷十二》)。

逡字的翻譯

retreat, withdraw, fall back

reculer, par degrés

シュン しりぞ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