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字的意思和解釋

dùn qūn xún

⻌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+9041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⻌ 部

12 畫

9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331225111454

dùn,qūn,xún

deon6

3230.6

U+9041

E98181

YHJU

RFHP

遁字概述

〔遁〕字拚音是(dùn,qūn,xún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遁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盾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遁〕字倉頡碼是YHJU,五筆是RFHP,四角碼是3230.6

〔遁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4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929,UTF8:E98181

〔遁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遁的意思

dùn ㄉㄨㄣˋ

基本解釋

逃避,躲閃。~去。~辭。~世。~北。

隱,消失。~跡。~隱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盾聲。本義:逃避。

2.同本義。

,遷也。 《說文》,避也。 《廣雅 · 釋詁三》,猶回避也。 《後漢書 · 杜林傳》注而不能蒸。 《國語 · 周語》平當逡有恥。 《漢書 · 雋疏幹薛平傳讚》

遁隱(避世隱居);遁天(逃遁天理,違背自然);遁命(逃避任命);遁俗(猶言逃避世俗);遁避(猶逃避)

evade;

3.逃跑,逃走。

一曰逃也。 《說文》晉將矣。 《國語 · 楚語》敵棄炮倉皇 清 · 徐珂《清稗類鈔 · 戰事類》虎大駭,遠 唐 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遁世離群(逃離人世,過隱居生活);遁亡(逃亡);遁退(逃跑退卻);遁奔(逃奔)

flee; escape;

4.遷移 。

遁思(遷移;離去)

move;

5.隱匿 。

遁疚(隱藏的疾病);遁隱(隱藏);遁影(隱藏形影);遁疾(隱藏的疾病)

hide;

6.隱避;隱居 。

遁夫(隱居之人);遁身(隱居);遁居(隱居)

live in seclusion;

7.放縱;淫逸 。

遁樂(淫縱逸樂);遁逸(放縱;不可約束)

loose; wanton;

8.失 。

遁逸(散失);遁舍(猶舍棄)

lose;

9.欺 。

遁飾(欺蒙掩飾)

deceive;

遁的國語辭典解釋

dùn ㄉㄨㄣˋ

詳細解釋

1.逃走。

《左傳 · 襄公十八年》:“丙寅晦,齊師夜遁。”

逃遁、尿遁、地遁、遠遁。

2.逃避。

《史記 · 卷一二二 · 酷吏傳 · 序》:“昔天下之網嚐密矣,然奸偽萌起,其極也,上下相遁,至於不振。”

3.隱匿。

《後漢書 · 卷八一 · 範冉傳》:“因遁身逃命於梁沛之間,徒行敝服,賣卜於市。”

遁的兩岸詞典解釋

dùn ㄉㄨㄣˋ

詳細解釋

1.逃跑。

逃遁、夜遁。

2.隱匿;逃避。

遁身、遁辭、隱遁、無所遁形。

遁字的翻譯

hide, conceal oneself; escape

トン ドン シュン のがれ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