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字的意思和解釋

ǒu

⻌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+9047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⻌ 部

12 畫

9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251125214454

yù,ǒu

jyu6

3630.2

U+9047

E98187

YWLB

JMHP

遇字概述

〔遇〕字拚音是(yù,ǒu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遇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禺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遇〕字倉頡碼是YWLB,五筆是JMHP,四角碼是3630.2

〔遇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4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935,UTF8:E98187

〔遇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遇的意思

yù ㄩˋ

基本解釋

相逢,會麵,碰到。~到。~見。~事。奇~。遭~。境~。

機會。機~。際~。知~。

對待,款待。待~。冷~。

姓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禺( yù )聲。本義:相逢,不期而會。

2.同本義。

,逢也。 《說文》主於巷。 《易 · 暌》。崔注:“遇者,不期而會。”汝鳩汝方。 《書 · 序》諸侯未及期相見曰 《禮記 · 曲禮》子路從而後,丈人。 《論語》夏,公及宋公於 清;者何?不期也。 《公羊傳》

遇庭(和父母相見);遇人不淑(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);遇缺補正(指遇到員額出缺時,得補任為官)

meet; encounter;

3.遭受。

人之艱難矣。 《詩 · 衛風 · 中穀有蓷》

suffer; sustain;

4.又。

遇人之不淑矣。公等雨,皆已失期。 《史記 · 陳涉世家》

遇厄(遭逢災難);遇疾(生病);遇讒(遭受讒言的陷害);遇譴(遭到譴責);遇難(遭到災難);遇謗(遭到毀謗);遇亂(遭遇戰亂)

5.對待、相待。

銜恩 《廣絕交論》公子臣厚。 《史記 · 魏公子列傳》

冷遇(冷淡的待遇);禮遇(尊敬有禮的待遇);優遇(優待)

treat; entertain;

6.抵擋;對付。

無用吾之所短,人之所長。 《荀子 · 大略》

遇敵(抵擋敵軍;對付敵方)

face;

7.遇合;投合。

王何不與寡人 《戰國策 · 秦策》。注:“合也。”善仕不如合。 《史記 · 佞幸列傳序》

meet and get along well;

8.接觸。

方今之時,臣以神,不以目視。 《莊子 · 養生主》之而葉脫。 歐陽修《秋聲賦》

contact; touch;

名詞

1.際遇;機會。

百世之良也。 三國吳 · 韋昭《博弈論》

機遇(好的境遇;機會);良遇(好機會)

chance; opportunity;

2.酬金,薪水 。

厚遇;遇待(待遇)

salary;

3.姓。

遇的國語辭典解釋

yù ㄩˋ

詳細解釋

1.相逢、不期而會。

巧遇。《書經 · 胤征》:入自北門,乃遇汝鳩、汝方。《史記 · 卷八 · 高祖本紀》:還至栗,遇剛武侯,奪其軍。

2.契合、投合。

《孟子 · 公孫醜下》:“千裏而見王,是予所欲也;不遇故去,豈予所欲哉?”《韓非子 · 難二》:“遇於法則行,不遇於法則止。”

3.得誌、得到賞識。

《史記 · 卷一二一 · 儒林傳 · 序》:“世以混濁莫能用,是以仲尼幹七十餘君無所遇。”漢 · 王充《論衡 · 逢遇》:“吾仕數不遇,自傷年老失時,是以泣也。”

4.對待。

《宋史 · 卷三六一 · 張浚傳》:“浚知上遇俊厚,而俊純實可謀大事。”

禮遇。

5.遭受。

《文選 · 司馬遷 · 報任少卿書》:“仆以口語遇此禍,重為鄉黨所笑。”明 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禮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複。”

6.抵擋、對付。

《商君書 · 外內》:“以此遇敵,是以百石之弩射飄葉也。”《荀子 · 大略》:“無用吾之所短,遇人之所長。”

1.機會。

三國吳 · 韋昭《博奕論》:“設程試之科,垂金爵之賞,誠千載之嘉會,百世之良遇也。”

際遇、機遇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遇衝。

遇的兩岸詞典解釋

yù ㄩˋ

詳細解釋

1.碰到;遭逢。

遇難、遇險、不期而遇、百年不遇。

2.對待。

禮遇、待遇。

3.機會。

機遇、際遇。

4.姓。

遇字的翻譯

meet, come across, encounter

treffen, Gelegenheit (S)​, Yu (Eig, Fam)

rencontrer, traiter

グウ グ ギョウ あ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