遹字的意思和解釋
遹
⻌部 共15畫 半包圍結構 U+9079 CJK 基本漢字
遹字概述
〔遹〕字拚音是(yù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15畫。
〔遹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矞)組成。
〔遹〕字倉頡碼是YNHB,五筆是CNHP06 CNHP98 CBTP86 ,四角碼是3730.2。
〔遹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7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985,UTF8:E981B9。
〔遹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遹的意思
遹 yù ㄩˋ
基本解釋
①僻,邪僻:“回~其德。”
②遵循:“祗~文祖,光昭舊勳。”
③助詞,用於句首,無實義:“~求厥寧,~觀厥成。”
④姓。
詳細解釋
動詞
1.邪僻。
遹,回避也。 《說文》謀猶回遹。 《詩 · 小雅 · 小旻》回遹其德,俾民大棘。 《詩 · 大雅 · 抑》
avoid;
2.遵循。
今[治]民將在祗遹乃文考。 《書 · 康誥》
follow;
3.另見 ào。
遹的國語辭典解釋
遹 yù ㄩˋ
詳細解釋
動
◎遵循。
《書經 · 康誥》:“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,紹聞衣德言。”《資治通鑒 · 卷六八 · 漢紀六十 ·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》:“繼以孝明、孝章,遹追先誌,臨雍拜老,橫經問道。”
助
◎句首發語詞,無義。
《詩經 · 大雅 · 文王有聲》:“遹求厥寧,遹觀厥成。”
名
◎姓。如宋代有遹複。
遹的兩岸詞典解釋
遹字的翻譯
comply with, obey; shun, avoid
suivre, en accord avec
イツ イチ シュツ ジュ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