邅字的意思和解釋

zhān zhàn

⻌部 共16畫 半包圍結構 U+9085 CJK 基本漢字

⻌ 部

16 畫

13 畫

半包圍結構

4125251125111454

zhān,zhàn

zin1

3018.1

U+9085

E98285

YYWM

YLKP

邅字概述

〔邅〕字拚音是(zhān,zhàn),部首是⻌部,總筆數是16畫

〔邅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⿺辶亶)組成。

〔邅〕字倉頡碼是YYWM,五筆是YLKP,四角碼是3018.1

〔邅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08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6997,UTF8:E98285

邅的意思

zhān ㄓㄢ

基本解釋

難行不進:“屯如~如,乘馬班如。”

艱險:“下江忘其險,入漕忘其~。”

轉,改變方向:“~吾道夫昆侖兮,路修遠以周流。”

詳細解釋

形容詞

1.形聲。從辵( chuò ),亶( dǎn )聲。本義:轉,改變方向。

2.同本義。

,移行。 《廣韻》彼南道兮,征夫宵行。 劉向《九歎 · 憂苦》。注:“言己放流,轉彼江南之道,晨夜而行,身勞苦也。”下江湘以迴。 劉向《九歎 · 怨思》吾道兮洞庭。 屈原《九歌 · 湘君》

邅回(輾轉;盤旋;縈繞)

turn;

3.難於行走的樣子。多用以形容境遇之不順。

,屯,難行不進貌。 《易 · 屯》

邅遁(行走困難;困頓,不順利);邅途(坎坷的道路)

hard to walk;

4.困頓不得誌 。

邅漫(困頓散漫);邅窮(窮困)

poor;

邅的國語辭典解釋

zhān ㄓㄢ

詳細解釋

轉、改變。

《楚辭 · 屈原 · 九歌 · 湘君》:“駕飛龍兮北征,邅吾道兮洞庭。”

參見“屯邅”、“邅回”等條。

邅的兩岸詞典解釋

zhān ㄓㄢ

詳細解釋

《書》轉換;改變。

邅道。

邅字的翻譯

hesitant, faltering

テン デン めぐらす めぐ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