酥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⾣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9165 CJK 基本漢字

一級漢字 通用字

⾣ 部

12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會意字

125351131234

sou1

1269.4

U+9165

E985A5

MWHD

SGTY

酥字概述

〔酥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⾣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酥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酉禾)組成,造字法是會意字

〔酥〕字倉頡碼是MWHD,五筆是SGTY,四角碼是1269.4

〔酥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165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7221,UTF8:E985A5

〔酥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一級字表中,屬常用字

酥的意思

sū ㄙㄨ

基本解釋

酪,用牛羊奶製成的食物。~酪。~油。

鬆脆,多指食物。~脆。~糖。桃~。

柔膩鬆軟。~胸。~鬆。

身體酸軟無力。~軟。~麻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會意。從禾,從酉( yǒu )。酥指食品,因而與禾、酉(代表酒)有關。本義:酪類。由牛羊乳製成。又稱“酥油”

2.同本義。

十萬軍城百萬類,油香暖夜如烝。 唐 · 薛能《影燈夜》

酥團(用牛羊乳製成的酪類食品,色白光潤);酥酡(古印度以乳酪作成的食品);酥酪(以牛羊乳所製成的一種食品);酥蜜(酥酪與蜂蜜)

butter;

3.酒。

天竺國謂酒為 宋 · 竇平《酒譜 · 異域酒》

酥酒(古時酒名);酥醪(奶酒)

wine;

4.麵粉加酒、糖等製成的一種點心,鬆而易碎。

已傾潘子錯著水,更覓君家為甚。(為甚,一種油果名) 宋 · 蘇軾《戲劉監食求米粉餅》塞北送一盒至。 《三國演義》

桃酥;芝麻酥;酥餅;酥糖(用麵粉、芝麻與糖製成的食品);酥簽(一種酥鬆的糕點)

shortbread;

5.搽臉的油脂。

消,膩雲嚲,終日厭厭倦梳裹。 宋 · 柳永《定風波》

paste;

形容詞

1.鬆脆而易碎的 。

酥脆;香酥雞

crisp;

2.肢體鬆軟的。缺乏力量、肌肉鬆弛的。

休道衝動那廝,這一會兒連小閑也倒了。 《元曲選 · 關漢卿 · 救風塵》

酥懈(酸軟倦怠)

limp; soft; weak;

3.具有緞子般的光澤和光滑的;光潔細膩的 。

酥乳(潔白柔軟而滑膩的乳房);酥胸(潔白潤澤的胸脯);酥融(潤滑柔軟)

(of the skin)satiny;

酥的國語辭典解釋

sū ㄙㄨ

詳細解釋

1.用油和麵粉等製成的鬆脆食品。

鳳梨酥、核桃酥。

2.參見“酴酥”條。

酸軟。

《水滸傳 · 第一〇一回》:“王慶看到好處,不覺心頭撞鹿,骨軟觔麻,好便似雪獅子向火,霎時間酥了半邊。”

1.柔軟無力的。

酥軟、酥麻。

2.柔嫩而光潔的。

酥胸。

酥的兩岸詞典解釋

sū ㄙㄨ

詳細解釋

1.古代指酥油。

2.由油、糖和麵粉等製成一種鬆脆而易碎的食品。

鳳梨酥、核桃酥。

3.物體鬆軟易碎。

酥脆、這餅幹很酥、這麵牆經過長年的日曬雨淋,都酥了。

4.(肢體、身軀)柔軟無力。

酥軟、酥麻。

5.柔嫩、滑膩而光潔的。

酥胸。

酥字的翻譯

butter; flaky, crispy, light, fluffy

flockig, flockige , knusprig (Adj)

croquant, croustillant, sablé, mou, flasq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