醢字的意思和解釋

hǎi

⾣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+91A2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⾣ 部

17 畫

10 畫

左右結構

12535111325125221

hǎi

hoi2

1461.7

U+91A2

E986A2

MWKRT

SGDL

醢字概述

〔醢〕字拚音是(hǎi),部首是⾣部,總筆數是17畫

〔醢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酉𥁓)組成。

〔醢〕字倉頡碼是MWKRT,五筆是SGDL,四角碼是1461.7

〔醢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1A2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7282,UTF8:E986A2

〔醢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醢的意思

hǎi ㄏㄞˇ

基本解釋

用肉、魚等製成的醬。

古代的一種酷刑,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形聲。從酉。本義:肉醬。

2.同本義。

菜羹。 漢 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
醢脯(肉醬和幹肉);醢醬(肉醬)

minced and hashed meat;

3.醬。

,醬也。 《廣雅》自酒米至於鹽百有餘品,皆盡時味。 《魏書》凡國家大事、兵農禮樂,以及錢刀醯之細,無不經營貫串。 清 · 毛奇齡《王君慎齋詩集序》

sauce;

動詞

古代一種酷刑,將人剁成肉醬 殺梅伯而醢之,殺 鬼侯而脯之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 【漢典】。

mince up sb. into meat;

醢的國語辭典解釋

hǎi ㄏㄞˇ

詳細解釋

肉醬。

《三國誌 · 卷二一 · 魏書 · 王粲傳》:“昔伯牙絕弦於鍾期,仲尼複醢於子路。”

剁成肉醬。

《戰國策 · 趙策四》:“魯仲連曰:‘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。’”

醢的兩岸詞典解釋

hǎi ㄏㄞˇ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古指用魚、肉等製成的肉醬。

2.《書》一種古代的酷刑,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。

醢字的翻譯

minced pickled meat; mince

Hackfleisch (S)

(supplice)​ se faire hacher menu, se faire réduire en bouillie

カイ しおから ししびし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