鈹字的意思和解釋

⾦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+9239 CJK 基本漢字

⾦ 部

13 畫

5 畫

左右結構

3411243153254

pī,pí

pei4

8414.7

U+9239

E988B9

CDHE

QHCY06 QBY98 QHCY86

鈹字概述

〔鈹〕字拚音是(pī,pí),部首是⾦部,總筆數是13畫

〔鈹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金皮)組成。

〔鈹〕字倉頡碼是CDHE,五筆是QHCY06 QBY98 QHCY86 ,四角碼是8414.7

〔鈹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239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7433,UTF8:E988B9

鈹的意思

” 的繁體。

鈹的國語辭典解釋

pí ㄆㄧˊ

詳細解釋

(beryllium, Be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 4。堿土金屬元素之一。色白,有延展性,是最 輕的金屬之一,鈹鋁合金,質堅而輕,應用於飛機、火箭的製造。X射線透入性高, 可用以製造X射線管,受α質點撞擊時可產生中子,也用在原子能工業中。但產量很 少,不敷需求。

pī ㄆㄧ

詳細解釋

1.針砭用的長針。

《說文解字 · 金部》:“鈹,大針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玄應曰:‘醫家用以破癰。’”

2.一種兩邊有刃而用刀鞘套著的劍。

《說文解字 · 金部》:“一曰劍而刀裝者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劍兩刃,刀一刃,而裝不同。實劍而用刀削裹之是曰鈹。”

3.長矛。

漢 · 揚雄《方言 · 卷九》:“錟謂之鈹。”晉 · 郭璞 · 注:“今江東呼大矛為鈹。”

鈹的兩岸詞典解釋

pī ㄆㄧ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古代的一種劍,形似刀而兩邊有刃。

2.《書》中醫用的長針,下端兩麵有刃,用於刺破癰疽。

pí ㄆㄧˊ

詳細解釋

金屬元素。符號Be,原子序4。灰白色,堅硬而質輕,可用於製造飛機、火箭,在核反應試驗中是快速中子的重要來源。

鈹字的翻譯

a needle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; a sword, large knife; beryllium (Be)

Beryllium (Element 4, Be)​ (S, Chem)

bérylli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