鐃字的意思和解釋

náo nào

⾦部 共20畫 左右結構 U+9403 CJK 基本漢字

⾦ 部

20 畫

12 畫

左右結構

34112431121121121135

náo,nào

naau4

8411.1

U+9403

E99083

CGGU

QFFQ

鐃字概述

〔鐃〕字拚音是(náo,nào),部首是⾦部,總筆數是20畫

〔鐃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金堯)組成。

〔鐃〕字倉頡碼是CGGU,五筆是QFFQ,四角碼是8411.1

〔鐃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403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7891,UTF8:E99083

鐃的意思

náo ㄋㄠˊ

基本解釋

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,比鈸大。

古代軍中樂器,像鈴鐺,但沒有中間的錘。

鐃的國語辭典解釋

náo ㄋㄠˊ

詳細解釋

樂器名:(1) 青銅製,形似鈴無舌,體短而闊,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。一般以大、中、小三件為一組,用以止息擊鼓。《周禮 · 地官 · 鼓人》:“以金鐃止鼓,以金鐸通鼓。”漢 · 鄭玄 · 注:“鐃如鈴無舌,有秉,執而鳴之,以止擊鼓。”(2) 銅製的打擊樂器。一副兩片,形狀像鈸,但中間隆起部分較小。《清史稿 · 卷一〇一 · 樂誌八》:“鐃,笵銅為之,麵徑一尺二寸。中隆起,穿孔貫紃,左右合擊。”

攪擾。

《莊子 · 天道》:“萬物無足以鐃心者,故靜也。”

鐃的兩岸詞典解釋

náo ㄋㄠˊ

詳細解釋

1.打擊樂器名:

2.(1)銅製,形似鈴,無舌,有短柄。多在行軍時,用來停止擊鼓。

3.(2)銅製,形似鈸,但中間隆起部分比鈸小。

4.姓。

鐃字的翻譯

cymbals; hand bell; disturb

Nao (chin. Bronzeglocke ohne Klöppel)​ (S, Mus)

clochette militaire pour arrêter les tambours, cymbales

ドウ ニョウ ジョウ ど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