阗字的意思和解釋

tián

⻔部 共13畫 半包圍結構 U+9617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⻔ 部

13 畫

10 畫

半包圍結構

形聲字

4251225111134

tián

tin4

3780

U+9617

E99897

LSJBC

UFHW

阗字概述

〔阗〕字拚音是(tián),部首是⻔部,總筆數是13畫

〔阗〕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,可拆解為(⿵門真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阗〕字倉頡碼是LSJBC,五筆是UFHW,四角碼是3780

〔阗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617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8423,UTF8:E99897

〔阗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阗的意思

tián ㄊㄧㄢˊ

基本解釋

充滿。賓客~門。精氣~溢。~~(a.盛,滿,如“飛龍在天,雲雨~~”。b.形容鼓聲、車馬聲,如“旋車馬雷駭,轟轟~~”)。

聲音大。喧~。

詳細解釋

形容詞

(形聲。從門,真聲。本義:盛;大) 同本義。也作“闐闐”。

,盛貌。 《說文》怒濤潑地轟雷 黃遵憲《宮本鴨北索題晁山圖》

闐闐(狀聲詞。常用以形容鼓聲、車聲)。也形容某些盛大壯闊的場景。

grand;

動詞

充滿;填塞。

賓客門。 《史記 · 汲鄭列傳》

闐溢(充滿,盈滿);闐噎(盈滿,滿溢);闐門(充塞門庭);闐擁(充塞擁擠);闐塞(擁塞);闐咽(堵塞;擁擠)

fill;

阗字的翻譯

a place in Xinjiang province

auffüllen, auftanken

remplir, abonda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