鞶字的意思和解釋

pán

⾰部 共19畫 上下結構 U+97B6 CJK 基本漢字

⾰ 部

19 畫

10 畫

上下結構

形聲字

3354143554122125112

pán

pun4

2750.4

U+97B6

E99EB6

HETLJ

TEWF06 TUWF98 TEMF86

鞶字概述

〔鞶〕字拚音是(pán),部首是⾰部,總筆數是19畫

〔鞶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般革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

〔鞶〕字倉頡碼是HETLJ,五筆是TEWF06 TUWF98 TEMF86 ,四角碼是2750.4

〔鞶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7B6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8838,UTF8:E99EB6

鞶的意思

pán ㄆㄢˊ

基本解釋

古人佩玉的皮帶:“~厲遊纓”。

小囊,小荷包:“男~,革;女~,絲。”

馬腹大帶。

車軸上係靷的皮環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形聲。從革,般聲。革,去毛並經加工的獸皮。本義:皮製的束衣的大帶。

2.同本義。

,大帶也。 《說文》或錫之帶。 《易 · 訟卦》厲遊纓。 《左傳 · 桓公二年》

鞶帨(大帶與佩巾。喻學者文辭繁瑣);鞶帶(革帶,腰帶);鞶厲(古代衣服上的帶子)

leather belt for fastening cloth;

3.小囊。專指荷包。

鞶囊(古代官吏用來盛印綬的革製袋囊); 鞶結(小袋子的紮口)

small bag;

鞶字的翻譯

big leather belt

ハン バン おおお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