颡字的意思和解釋

sǎng

⻚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+98A1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⻚ 部

16 畫

10 畫

左右結構

5454541234132534

sǎng

song2

7198

U+98A1

E9A2A1

EDMBO

CCCM

颡字概述

〔颡〕字拚音是(sǎng),部首是⻚部,總筆數是16畫

〔颡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桑頁)組成。

〔颡〕字倉頡碼是EDMBO,五筆是CCCM,四角碼是7198

〔颡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8A1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9073,UTF8:E9A2A1

〔颡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颡的意思

sǎng ㄙㄤˇ

基本解釋

額,腦門兒。稽~(古代一種跪拜禮,屈膝下拜,以額觸地。居喪、請罪、投降時行之)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額頭。

,額也。從頁,桑聲。 《說文》中夏謂之額,東齊謂之 《方計》可使過 《孟子》河目龍 《孔子家語 · 困誓》靨輔在頰則好,在則醜。 劉安《淮南子》

顙骨(額骨);顙泚(額上汗淋淋。借指心中惶惶不安);顙汗(額頭上冒汗)

forehead;

2.頭。

修鱗脫遠枝,巨拆老拳。 唐 · 杜甫《義鶻》

head;

3.喉嚨;嗓子 。

顙根(喉的後部);顙子眼(喉嚨眼);顙根軸子(即人體咽喉與食管部位);顙子(喉嚨)

throat;

動詞

“稽顙”的省稱,即叩頭、磕頭 拜稽顙。——《儀禮·士喪禮》。注:“頭觸地。”再拜顙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kowtow; kotow;

颡字的翻譯

the forehead; to kowtow

Stirn (S)

fro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