饫字的意思和解釋

⻠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+996B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⻠ 部

7 畫

4 畫

左右結構

3553134

jyu3

2278

U+996B

E9A5AB

NVHK

QNTD

饫字概述

〔饫〕字拚音是(),部首是⻠部,總筆數是7畫

〔饫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饣夭)組成。

〔饫〕字倉頡碼是NVHK,五筆是QNTD,四角碼是2278

〔饫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96B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9275,UTF8:E9A5AB

〔饫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饫的意思

yù ㄩˋ

基本解釋

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稱。

飽食。

詳細解釋

動詞

1.吃飽。

,食過多。 《玉篇》,飽也,厭也。 《廣雅》犀箸厭久未下,鸞刀縷切空紛綸。 杜甫《麗人行》肥之腸。 明 ·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
be satiated with food; eat one's fill;

2.又。

飫肥鮮者。又如:飫聞(厭聞。所聞過多而感厭倦之意)

3.賜。

,賜也。 《廣韻》

飫賜(賞賜豐足)

present;

4.飫禮,站立行禮。

夫禮之立成者為,昭明大節而已。 《國語 · 周語下》

飫歌(行飫禮時所唱的歌詩)

bow;

饫字的翻譯

surfeited, satiated; confer

voll, komplett

rempli, rassasié, repus, d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