驺字的意思和解釋
驺
⻢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+9A7A CJK 基本漢字
驺字概述
〔驺〕字拚音是(zōu),部首是⻢部,總筆數是8畫。
〔驺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馬芻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驺〕字倉頡碼是NMNSM,五筆是CGQV06 CGQV98 CQVG86 ,四角碼是7717。
〔驺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A7A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9546,UTF8:E9A9BA。
〔驺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驺的意思
驺 zōu ㄗㄡ
基本解釋
①古代養馬的人(兼管駕車)~卒。
②〔~虞〕a.傳說中的一種仁獸,不食生物,亦稱“騶吳”、“騶牙”;b.古代掌管鳥獸的官吏。
③古代貴族的騎馬的侍從。~從。~騎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馬,芻( chú )聲。本義:主駕車馬的小吏。
2.同本義。
騶,廄禦也。 《說文》命仆及七騶鹹駕。 《禮記 · 月令》於嗟乎騶虞。 《詩 · 召南 · 騶虞》孟氏之禦騶。 《左傳 · 襄公二十三年》。疏:“掌馬之官,兼掌禦事,謂之禦騶。”武士騶比外郎。 《漢書 · 惠帝紀》使訓群騶知禮。 《左傳》
騶卒(掌管車馬的奴仆);騶禦(駕馭車馬的人);騶皂(養馬駕車的差役)
officer in charge of the royal carriage;
3.騎士,侍從。
黃門從官騶蹋踧蕃曰:死老魅!複能損我曹員數,寺我曹稟假不? 《後漢書》
騶騎(帝王的騎從);騶哄(古時官吏出行時,引馬喝道的前導);騶唱(騶人引馬開道的傳呼);騶從(高官顯貴出行時,前導和後從的行從);騶吏(騎馬的侍從);騶馭(駕馭車馬的侍從);騶殿(隨從)
mounted guards;
4.姓。
驺字的翻譯
mounted escort; groom
gehen, führen , Zou (Eig, Fa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