骭字的意思和解釋

gàn

⾻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9AAD CJK 基本漢字

⾻ 部

12 畫

3 畫

左右結構

255452511112

gàn

gon3

7124.0

U+9AAD

E9AAAD

BBMJ

MEFH

骭字概述

〔骭〕字拚音是(gàn),部首是⾻部,總筆數是12畫

〔骭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骨幹)組成。

〔骭〕字倉頡碼是BBMJ,五筆是MEFH,四角碼是7124.0

〔骭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AA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9597,UTF8:E9AAAD

骭的意思

gàn ㄍㄢˋ

基本解釋

脛骨。

小腿:“衣青布短袴,露~。”

肋骨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脛骨,小腿骨,亦指小腿。

,骨交也。從骨,幹聲。 《說文》,脛也。 《埤蒼》之一毛。 《淮南子 · 俶真》。注:“自膝以下、脛以上也。”

骭瘍(脛瘡);骭毛(脛毛)

shank;

2.肋骨。

rib;

骭的國語辭典解釋

gàn ㄍㄢˋ

詳細解釋

小腿骨。

《廣韻 · 去聲 · 諫韻》:“骭,脛骨。”《新唐書 · 卷二二二 · 南蠻傳上 · 南詔傳上》:“衣青布短褲,露骭。”

骭的兩岸詞典解釋

gàn ㄍㄢˋ

詳細解釋

1.《書》脛骨;小腿。

衣青布短褲,露骭(《新唐書‧卷二二二‧南蠻列傳上‧南詔上》)。

2.《書》脅;肋骨。

顓頊駢骭(北齊‧劉晝《新論‧命相》)。

骭字的翻譯

shin bone

Schienbeine (S)

tibia

カン ゲ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