骸字的意思和解釋
骸
⾻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+9AB8 CJK 基本漢字
骸字概述
〔骸〕字拚音是(hái,gāi),部首是⾻部,總筆數是15畫。
〔骸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骨亥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骸〕字倉頡碼是BBYVO,五筆是MEYW,四角碼是7028.2。
〔骸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AB8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9608,UTF8:E9AAB8。
〔骸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骸的意思
骸 hái ㄏㄞˊ
基本解釋
①骨頭。~骨。屍~。
②身體。病~。殘~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形聲。從骨,亥聲。本義:脛骨,小腿骨。
2.同本義。
骸,脛骨也。 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《骨空論》曰:‘膝解為骸關,俠膝之骨為連骸。’然則正謂脛骨為骸矣。”骸下為輔,輔上為膕。 《素問》析骸而炊之。 《公羊傳 · 宣公十五年》[相馬]臂欲大而短,骸欲小而長。 《齊民要術》
shin bone;
3.骨,屍骨。
即如忠烈遺骸。 清 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
屍骸;骸炭(骨灰);骸筋(筋骨);骸骼(屍骨)
skeleton remained bones of the body;
4.身體。
有七尺之骸,手足之異,戴發含齒,倚有趣者,謂之人。 《列子 · 黃帝》
殘骸;病骸。
body;
骸的國語辭典解釋
骸 hái ㄏㄞˊ
詳細解釋
名
1.脛骨、小腿骨。
《說文解字 · 骨部》:“骸,脛骨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膝解為骸關,俠膝之骨為連胲。然則正謂脛骨為骸矣。”
2.骨的通稱。
《公羊傳 · 宣公十五年》:“易子而食之,析骸而炊之。”漢 · 何休 · 解詁:“骸,人骨也。”唐 · 李白《南奔書懷》詩:“舟中指可掬,城上骸爭爨。”
3.身體、軀體。
《呂氏春秋 · 孟春紀 · 重己》:“其為輿馬衣裘也,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。”《列子 · 黃帝》:“有七尺之骸,手足之異,戴發含齒,倚而趣者,謂之人。”
形骸、屍骸、遺骸。
骸的兩岸詞典解釋
骸字的翻譯
skeleton, body; leg bone
Knochen des Körpers
os, squellette, ossature, corps
ガイ カイ むく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