髽字的意思和解釋
髽
⾽部 共17畫 上下結構 U+9AFD CJK 基本漢字
髽字概述
〔髽〕字拚音是(zhuā),部首是⾽部,總筆數是17畫。
〔髽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髟坐)組成。
〔髽〕字倉頡碼是SHOOG,五筆是DCEF06 DEWF98 DEWF86 ,四角碼是7210.4。
〔髽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AFD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39677,UTF8:E9ABBD。
〔髽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三級字表中。
髽的意思
髽 zhuā ㄓㄨㄚ
基本解釋
①古代婦女服喪時用麻紮成的發髻。
②古代婦女服喪時用麻紮發髻。
③梳在頭頂兩旁的發髻。
詳細解釋
名詞
◎古代婦人喪的露髻,用麻束發。
髽衰三年。 《儀禮》
髽髻(梳在頭頂兩旁的發髻);髽角兒(頭頂兩旁的發髻上翹如角兒)
hemp-tied hair;
髽的國語辭典解釋
髽 zhuā ㄓㄨㄚ
詳細解釋
名
◎參見“髽髻”條。
動
◎古代婦女在守喪期間把麻布加在頭發裏挽成髻。
《左傳 · 襄公四年》:“國人逆喪者皆髽 ,魯於是乎始髽。”《儀禮 · 士喪禮》:“婦人髽於室。”
髽的兩岸詞典解釋
髽字的翻譯
to dress the hair
frisieren
サ 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