鲀字的意思和解釋
鲀
⻥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+9C80 CJK 基本漢字
鲀字概述
〔鲀〕字拚音是(tún),部首是⻥部,總筆數是12畫。
〔鲀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,可拆解為(⿰魚屯)組成,造字法是形聲字。
〔鲀〕字倉頡碼是NMPU,五筆是QGGN,四角碼是2511.7。
〔鲀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C80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064,UTF8:E9B280。
〔鲀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鲀的意思
鲀 tún ㄊㄨㄣˊ
基本解釋
◎魨形目魚類的統稱。生活海中,少數進入淡水,頭圓形,口小。種類很多,如“三刺魨”、“鱗魨”、“河豚”等,一般血液和內髒有劇毒。
詳細解釋
名詞
◎魚名,河魨,河豚 。體圓,頭部扁,至尾漸細,背麵蒼黑,有濃黑斑紋,腹麵白,無鱗,體大者長二尺許,四五月間產卵,此時卵巢及肝皆含劇毒,棲近海。
globefish; tetraodont;
鲀字的翻譯
blowfish, globefish, Spheroides vermicular
Kugelfisch (S)
Takifugu rubripes, tétraodon (family Tetraodontida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