鲎字的意思和解釋
鲎
⻥部 共13畫 上中下結構 U+9C8E CJK 基本漢字
鲎字概述
〔鲎〕字拚音是(hòu),部首是⻥部,總筆數是13畫。
〔鲎〕字結構是上中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𰃮魚)組成。
〔鲎〕字倉頡碼是FBNWM,五筆是IPQG,四角碼是9010。
〔鲎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C8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078,UTF8:E9B28E。
〔鲎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的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。
鲎的意思
鲎 hòu ㄏㄡˋ
基本解釋
①節肢動物,甲殼類,生活在海中,尾堅硬,形狀像寶劍。肉可食。~帆(鱟腹部甲殼可以上下翹動,上舉時,稱“鱟帆”)。
②〔~蟲〕節肢動物。俗稱“水鱉子”、“王八魚”。
③方言,虹。
詳細解釋
名詞
1.鱟魚。亦稱中國鱟、東方鱟 。劍尾亞綱,特別是鱟目節肢動物的通稱。有一個寬的新月形的頭胸甲,在背麵有一對大的複眼及兩單眼,腹麵生出六對步足,中部具一口,有一短小的腹部,腹部與頭胸甲有關節相接,腹節愈合成一片,遊泳足上附著扁平葉片狀鰓,有一長而硬的可動關節的尾劍。
鱟帆(鱟魚的脊背);鱟杓(用鱟殼製成的杓子);鱟媚(鱟魚的別名);鱟樽(用鱟殼製成的酒杯)
horseshoe crab;
2.〈方〉∶虹的別稱。
rainbow;
鲎字的翻譯
king crab
Königskrabbe (S, Bio)
limule, limul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