鲞字的意思和解釋

xiǎng

⻥部 共14畫 上下結構 U+9C9E CJK 基本漢字

二級漢字 通用字

⻥ 部

14 畫

6 畫

上下結構

會意字

43113435251211

xiǎng

soeng2

9010

U+9C9E

E9B29E

FQNWM

UDQG06 UGQG98 UDQG86

鲞字概述

〔鲞〕字拚音是(xiǎng),部首是⻥部,總筆數是14畫

〔鲞〕字結構是上下結構,可拆解為(⿱龹魚)組成,造字法是會意字

〔鲞〕字倉頡碼是FQNWM,五筆是UDQG06 UGQG98 UDQG86 ,四角碼是9010

〔鲞〕字統一碼UNICODE是U+9C9E,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(基本漢字),十進製:40094,UTF8:E9B29E

〔鲞〕字在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二級字表中,屬次常用字

鲞的意思

xiǎng ㄒㄧㄤˇ

基本解釋

剖開晾幹的魚。~魚。白~。鰻~。

泛指成片的醃臘食品。茄~。筍~。牛肉~。

詳細解釋

名詞

1.幹魚;臘魚。

石首,食之消瓜成水。 晉 · 王羲之《雜帖五》

鯗鶴(即勒魚做成的魚幹);鯗鋪(賣幹魚、醃臘食品的店鋪)

dried fish;

2.醃臘食品。

鳳姐兒聽說,依言夾些茄,送入 劉姥姥口中。 《紅樓夢》

鯗臘(幹臘魚肉)

preserved and cured food;

鲞字的翻譯

dried fish